APP下载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关键要点分析

2019-10-21任善蒙

名城绘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任善蒙

摘要:建筑施工单位在接到高层建筑施工任务后,需要掌握基本技术要点,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建筑的不同部位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施工部位的施工需要,合理运用施工工艺。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关键的施工任务主要围绕建筑物的结构、模板的使用和材料的使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关键要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加强高层建筑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一方面是解决住房用地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措施。然而,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深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认识,以有效提高施工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1高层建筑特点

(1) 高层建筑具有占地少、市政管线、道路缩短优化、美化连接等特点。高层建筑可以在占用少量空地的前提下,多空间、高形式地建造,有效地解决了世界土地短缺的现状。另一方面,由于街道景观主要由行人、动态交通流和静态建筑组成,高层建筑由于其突出而笨重的优势,可以成为街道景观的主题部分,不僅可以丰富城市的形象,还可以成为天际线的轮廓。此外,特色鲜明的高层建筑也是城市的活动中心,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2) 在高层建筑中,高空作业较多,同时工程建设的风险也增大。在高层建筑中,人员、材料和设备的关系必须协调好。在垂直运输工作中,必须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同时,必须加强对高空作业用电、用水的管理。(3)高层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未来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是钢和钢混凝土结构。在浇筑钢筋混凝土时,其浇筑工艺也相对较高。(4)高层建筑具有工期长的特点。一般来说,普通多层建筑的施工期为10个月,多层建筑的施工期应达到2年。提前完成高层建筑的装饰施工和结构施工,应节省时间。

2高层建筑结构分类

2.1钢结构体系

钢结构施工速度快,硬度好,结构重量轻,可预防地震危害。生产成果更加工业化。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时,一般采用大型塔吊设备。设备的起重效果越突出,钢结构的安装就越平稳。然而,由于钢结构本身造价高,易生锈腐蚀,火灾事故时防火性能差,加上施工设计比较麻烦,使得高层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很少选择。

2.2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该方法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性能,结合材料的承载力,适当调整配合比,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好,防水性高,成本低,非常适合高层建筑的施工。由于高层建筑用混凝土具有施工周期长、混凝土用量大、受工作条件和气候影响大的特点,混凝土强度往往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有时甚至不合格。因此,控制混凝土强度也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为了控制混凝土的轻质度,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3混凝土强度控制

3.1选定配合比

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配置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同时,应在法定机构中进行分级检测。级配结果出来后,应根据级配进行配合比试验。应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实际施工。但施工技术的关键是级配是否与现场施工相匹配。调整现场砂砾石的实际含水量和试验配置,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据统计,当砂的含水量增加时,当砂的含水量减少2%至3%时,混凝土强度降低15%至20%。另外,水泥用量的影响在5%到20%之间。砂砾石级配的影响在5%-20%之间。另一方面,当水灰比增加1%时,强度降低5%至10%。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按照初始配合比和基层进行计算。

3.2加强评定混凝土强度

针对不合格试件的不正常生产,根据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和验证。同一验收批混凝土应包括配合比、生产工艺条件、龄期、强度等级等,为了制作试块,应在浇筑点随机取样,不得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4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中,转换层的浇筑一般采用分层浇筑法和双重叠浇筑法。在施工期间,应深入研究重叠构件。由于构件在分层位置受水平剪切力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设计一次,以保证搭接构件在正常使用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此外,还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转换结构上下层之间的剪切和刚度转换。

5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为了保证建筑整体造型的美观和稳定,高层主楼往往与低层裙楼相联系,但裙楼在高层建筑中的比例非常大。在我们的长期建设中,我们希望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楼分开。此时,我们需要设计变形缝,但从建筑的要求来看,我们不想建造变形缝。由于节点设置中常出现双墙、双梁、双柱,平面布置受到限制。施工结束后,应采用后浇带技术处理。高层建筑与裙房的连接,必须事先预留后浇带。

6裂缝控制

6.1施工措施

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应在早期对新混凝土进行养护。为了在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必须做好构件的湿养护控制,防止因表面水分蒸发过多、收缩过大而引起的内部约束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控制混凝土的温升,减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值,完善结构设计,提高约束性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维护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和跟踪混凝土的底部、中间和指示温度,尤其是前三个小时对于浇筑后的混凝土,应将最高温度和温差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否则,温差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6.2设计措施

采取的“释放”措施应是在外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并留有隔断缝,对于“阻力”措施,应防止结构截面突然变化产生集中应力,更注意钢筋结构的配置;采用小型空心混凝土堆放,使轻质墙体,保证间距小于3米的结构柱的增加;增加混凝土腰部。每层墙中间和中间为120mm厚、墙宽的梁,在砌体无限制端设置构造柱,并预留门窗。

7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将越来越高,结构形式也将越来越复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高层建筑的更高要求,必须从建筑设计入手,将设计与施工技术紧密结合,改进施工工艺,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有序,控制工程质量缺陷,按照预定目标提高工程精度,使工程质量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陈辉.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筑施工.2010(15):26-28.

[2]胡继科.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控制要点[J].科技信息,2011,33.

(作者单位:商丘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