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职业匹配度的对策研究
2019-10-21高翔威
高翔威
摘 要:随着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落实,各大高校开始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对各类人才的招聘越发困难,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学校、家长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集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职业匹配度影响因素出发,从个人、企业、学校三个方面探讨针对提升大学生职业匹配度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匹配度;就业质量
一、引言
在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需要重点加以解决。一是部分高校毕业生、一些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因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供求错位,成为就业难的主要群体。二是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短缺现象严重,无论是沿海还是中西部地区,部分企业都发生了技工、熟练工和新型人才短缺的现象,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近年来技能劳动者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求人倍率甚至在2.O以上。三是化解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出清、机器换人等结构调整对中低端产业的就业人员产生挤出效应,使部分岗位人员失业风险和就业压力增大。
二、职业匹配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本文归纳前人研究将职业匹配度影响因素分为三个方面: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和调节因素。如下图所示。
三、提升大学生职业匹配度的对策分析
提高大学生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度是大学生和高校的共同目标。针对如何提高人职匹配度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做出大量研究并给出不同方法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对既有研究进行总结:个人方面、企业方面以及学校方面。只有这三个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三者协作的辅导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毕业生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做到“知岗识人、人岗相适”,充分发挥我国人才优势,推动国家及各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个人方面
大学生是职业匹配度提升的主要受益者,自身需要足够重视,完成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职业匹配度。李云等学者对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提出了具体方法:明确志向、进行自我评估、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确定职业目标以及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Achebe认为,学生在进校前进行自我评估并明确大学规划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专业,进校后学生则可根据制定的计划和措施进行有针对性、方向性的学习,向社会所需求的方向提升各方面能力素质。同时,学生要充分了解社会背景、就业环境以及行业优势,企业特点,端正就业心态,适时利用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带来的信息优势积极求职,找到与自己能力与性格相匹配的职业。
(二)企业方面
企业作为另一方匹配对象,要积极推动和引导职业辅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首先,企业应积极利用各个宣传渠道向大学生提供企业相关信息与招聘具体要求,促进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获取更多信息优势。同时,企业应积极提供实习岗位,调动社会多方力量支持并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助于提高职业匹配度。另外,涂宝军等学者通过国内外校企合作机制发现,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基地共建、项目共创、人才培养等方式,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素质,提高就业率与职业匹配度,同时也为企业培育按岗所需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三)学校方面
为提升职业匹配度,各大高校一直致力于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辅导规划建设,但仍有院校尚未构建完整辅导体系,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有所欠缺。王瑛、聂国东指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应从入学开始,学校可以通过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加强学生对自我个性和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精准定位未来岗位,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高校教师应在其中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上应用案例、情境教学法,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以及个人性格能力差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个性化培养。另外,学校还需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对学生进行双重培养教育,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评析与研究展望
提升职业匹配度是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目标的关键,同时也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总结职业匹配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从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高校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但提升大学生职业匹配度不能拘泥于理论研究,仍需深入进行职业匹配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证研究,建立并完善职业匹配机制,以此提高大学生职业匹配度。
参考文献:
[1]姜乐军.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成效、反思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8(7):145-148.
[2]唐金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2):122-124.
[3]王瑛.基于雙边匹配理论下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0):4-6.
[4]聂国东,李东海,梁媛.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8(12):76-78.
[5]王耀,海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法述评[J].甘肃高师学报,2016,21(04):57-59.
[6]钱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路径[J].现代交际,2018(14):122+121.
[7]王芳.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