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明十四条”对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发展的启示

2019-10-21徐鑫罗威张瑜翠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14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徐鑫 罗威 张瑜翠

摘 要:业内在感叹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管理的同时,不禁也开始反思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的竞争与挑战。因此,重新审视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系统思考如何破解企业质量管理的困局,切实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是国内每一家疫苗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疫苗生产;企业发展;質量管理

“戴明十四条”的全称是《领导职责的十四条》,是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20世纪针对当时的美国企业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其“工匠精神”等主要观点当前仍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回顾国内近年来不断被曝光的问题疫苗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中正是缺少了老一辈生物制品人的“工匠精神”,才导致企业内部人浮于事、推诿扯皮以及质量事故频发等问题。因此,通过“戴明十四条”剖析同内疫苗生产企业当前运营及质量管理当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供国内疫苗企业在未来发展及变革中借鉴参考。

一、戴明链式反应,将产品服务的持续改进作为企业的长期使命

戴明十四条的第一点就是要求企业“立长志”,将产品或服务的持续改进作为企业的使命。然而这一点正是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在当前战略和文化中缺乏的重要元素。在国内疫苗市场,尽管大部分疫苗产品都具有很高的利润空间,但是绝大多数疫苗生产企业近年来忙于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不断地购置土地、扩建厂房,试图通过规模效应和分销渠道获得竞争优势。究其原因,正是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少有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核心技术优势,只能凭借关系营销持续做大市场份额。因此,国内疫苗生产企业要想在未来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必须苦练内功,将产品的持续改进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

二、接受新的理念,以适应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应对新的挑战

戴明将接受新的理念作为第二点,其目的是当时希望他的同胞们勇于变革,奋起赶超日本企业。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疫苗生产企业。目前,国内疫苗市场仍然处于低端产能过剩的阶段,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生产工艺长期没有改进,不断地重复再生产。尤其近年来,国内各地问题疫苗事件频发,政府、媒体、公众对疫苗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国务院2016年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表决通过《疫苗管理法》。在国家重拳出击整治疫苗生产、流通、接种各环节的背景下,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两化融合”等方向发力,接受新理念,向做强、做优转变,更加注重产品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质量。

三、不要依赖检验,要将质量意识融入生产和服务的全部过程中

产品的质量检验不能替代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因此,企业必须将质量意识融入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不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才能得到稳定、合格的质量检验结果。当前国内疫苗生产企业都具有相对成熟的质控体系和质检规范。但是,受疫苗生产周期性长、有效期短的影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难以完全做到检测合格后再放行进入下一生产流程,存在部分生产环节的风险放行。如果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注重产品质量的管控,就会导致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要么报废整批次产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要么浑水摸鱼,篡改伪造生产检验记录。国内很多疫苗生产企业在此方面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因此企业必须将质量意识融入疫苗生产的全过程中。

四、不要仅看价格,从全周期成本最低角度选择少量优质供应商

无论是仪器设备、原辅材料等货物采购,还是维修维保、技术咨询等服务采购,都要从货物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或全服务周期计算成本费用。如果仅依据“准入”价格选择供应商,难免在合作过程中付出更高昂的其他费用。同样,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也要通过筛选,选择那些供应或服务能力与企业发展规模及要求相匹配的少数优质供应商,才能形成稳同的合作关系,保证选择成本、交易成本的总成本最低。由于疫苗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原辅材料及化学试剂对疫苗生产产量、质量以及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疫苗生产企业对原辅材料、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等供应商的选择不但要从全周期成本角度计算,还要考虑到疫苗产品的上市后管理成本和异常反应处置成本。

五、全面质量管理,持续不断改进生产服务系统以提升绩效水平

第五点是整个戴明十四条的核心,也指明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全面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理念的管理方式,而不是全面的质量职能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通过生产系统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质量、效率并降低成本。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并不是质量管理部门一家之责。国内很多企业疫苗生产企业虽然也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但是具体做法并不是持续不断的改进生产系统,而是将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管理权限延伸到各个部门,南质量管理部门对各部门进行考评、奖励。这种方式经常导致企业生产及其他职能部门与质量管理部门矛盾重重,经常为一点琐事互不相让,而公司生产系统不但难以得到提升,反而效率不断下降,经常发生推诿扯皮的事情。所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是知易行难,且重在行而不在言。

六、建立培训管理,做好员工岗位培训管理,提高员工业务能力

培训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生产系统要保持平稳运行,就必须通过岗位培训让员工清楚的了解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其意义也就是保证系统中的每一个“零件”、每一个要素正常运转并彼此衔接,以实现整个系统有效运转的目标。国内疫苗生产企业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培训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质量培训体系不应脱离公司培训体系独立运转,而应融入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确保质量培训的效果和效用的最大化。比如,企业应为每一名员工建立培训档案,从入职培训开始,在企业内外部参加的所有培训全部记录在案,形成员工个人独立、完整的培训记录。

七、有效组织领导,激励重于监督,运用定向、沟通、激励方法

在现代管理理念中,领导力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样的系统和团队,在具有不同领导力的领导者带领下,能够发挥出截然不同的效能。运用激励的方式有效进行组织与领导,是组织管理从“命令一控制”式向“辅导一激励”式转变的重要成熟标志。领导的三步标准动作就是定向、沟通与激励。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仍未摆脱行政命令式的企业管理文化,在内部沟通及管理过程中仍以“命令一控制”式为主,很少使用激励方法。无论是部门问的横向沟通,还是企业上下级问的纵向沟通,更多强调的是职务层级和权力大小。命令自上而下传达,很少倾听下级的反馈意见。由此导致的是,员工依从性不好成为企业质量风险中的重要风险点。因此,转变企业内部沟通管理方式,加快提升管理者领导力是实现疫苗生产企业管理转型提升的重要方面。

八、避免恐惧管理,恐惧让员工避免承担责任,错误被掩盖积累

国内一线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大多是从基层提拔的表现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和敬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往往在管理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不足。其表现就是只愿意管理具体事务,在管理人员时缺少明确的管理理念和适合的管理方法。经过一段时期的迷茫和摸索,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恐惧管理往往就成为了基层管理人员选择的一条捷径。因此,针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其认识到恐惧式管理的危害,并掌握适合的管理工具,才能改变企业基层管理中存在的恐惧管理问题。

九、打破职能壁垒,以过程管理替代职能管理,全体对质量负责

全面质量管理最需要掌握的精髓就是绩效与过程的三句“秘诀”。组织绩效是由过程决定的,绩效差异反映出的是过程差异,改进绩效要从改进过程人手。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受规模限制,大部分采用的仍是行政职能式结构,各职能部门问存在很高的壁垒。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入库、检验、领用,到产品生产、检验、入库、销售,往往涉及采购、仓储、生产、质检、质保、销售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从自身利益出发思考和处理个作中的问题,沟通协调难度之大可见一斑。尤其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难以找到问题实际根源,经常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要想持续改进提升生产系统,就必须要打破职能壁垒,按生产过程建立全员负责的组织系统。

十、寻找系统问题,从人机料法环入手,不要总对着员工喊口号

按照戴明的观点,在人、机、料、法、环这系统五大要素当中,人虽然排在第一位,但其影响系统的占比不足5%。在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中,受传统质量管理观念影响,质量管理部门很少愿意承认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而是将所有质量问题都归结为生产部门员工依从性、执行力方面的问题。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企业采取的质量改进措施就是培训、培训、再培训。长此以往,不但企业无法药到病除,反而久拖成疾。究其根源,企业必须要正视质量系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十一、进行有效管理,打破机械数字目标管理,员工也会数字游戏

目标管理的关键是找到真正驱动绩效提升的指标,并为设定一个具体的、可以衡量的、可以实现的、可执行的、具有时限性的目标。如果只是机械的制定和分解目标,不考虑承担目标主体的实际情况,那么这其实就是在不负责任地做数字游戏。近年来,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为了尽快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质量部门会盲目依照世卫组织或欧盟等同际标准大幅提高企业自身的质量标准及管理目标。这种做法直接导致生产部门难以在短期内跟上质量部门的要求和节奏,只能在文件记录中做一些数字游戏。最终结果就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生产运营体系各行其道,过程造假也就很难避免了。因此,要想打破机械数字式的目标管理,企业就必须脚踏实地的科学制订符合SMART原则的发展目标。

十二、推崇工匠精神,清除一切妨碍影响企业工匠精神传播的障碍

笔者认为戴明十四条中正是有了对工匠精神推崇,才不是简单的集前人之所长,也才能够让持续改进思想在管理学百年思想中占据一席之地。反观今天的国内疫苗生产企业,正是缺少了我国老一辈生物制药人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才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数量。在质量管理方面,国内企业过于依赖外国技术专家,盲目迷信、盲目模仿,认为依葫芦画瓢通过了国际认证就是取得了真经。殊不知,外部知识与经验的内化需要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任何改进和提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只有为自己的技术及管理人员营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工匠精神真正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

十三、重视员工成长,鼓励员工持续接受教育,自我学习提升改进。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重视员工自我学习成长,鼓励员工持续接受教育是每一家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打造学习型组织,让员工持续学习成长,以保持组织持续改进提升,也是戴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疫苗生产企业中大部分都属于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智力与资本的结合中,智力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疫苗生产企业在质量理念、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操作规范等能够体现核心竞争能力的方面都需要依靠专业技术人才的智力能力,而非资本的运作能力。因此,鼓励员工参加内外部各类专业学习及管理培训,推动全员开展持续性的学习与发展,将企业打造成为学习型组织,这些都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四、全员持续改进,让每一名员工积极参与到持续改进的行动中

全员持续改进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的目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的理想。全员行动本身就是对组织动员能力的一项挑战,全员改进则是要求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统一并一致行动,全员持续改进更是需要员工有强烈的意愿和不竭的动力参与到行动中来。企业要想真正做到全员持续改进,就必须在组织利益与员工利益之问找到契合点,设定合适的目标并持续的激励员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每一名员工积极参与到组织绩效的持续改进行动中来。

通过与戴明十四条的对照分析不难发现,国内疫苗生产企业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为了在日趋严酷的竞争和监管环境中稳步前行,企业首先要培育“工匠精神”,将持续改进作为企业和员工的长远目标和价值追求;其次要具备“过程意识”,要以过程为关键抓手,通过不断优化完善过程的方式持续改进提升企业效益和效率;再次要运用“系统概念”,能够发现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从系统机制人手解决问题并持续改进:最后要学习“管理智慧”,能够采取科学的、人性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带领员工共同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刍议创新党群工作对推进企业发展的影响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