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渝中区某小学一起流感暴发疫情事件分析

2019-10-21柳伶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流感传染病学生

柳伶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某小学一起流感暴发疫情,提出学校传染病防控对策。方法:收集整理某小学2019年1月3日~2019年1月15日期间流感暴发数据,并作出相关分析。结果:此次疫情为A型流感病毒,且同一班级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病毒的混合感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班级学生罹患率39.14%,男女罹患率分别均为2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保证学生健康。

【关键词】流感;暴发流行;传染病;学生

【中图分类号】R18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04-0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通常为发热、干咳、咽痛、头痛、流鼻涕、肌肉和關节痛,重则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 。流感病毒分为A(甲),B(乙),C(丙)3型,其中A型流感所引起的流行最为广泛,B型流感常引起局部暴发,C型流感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1]。2019年1月重庆市渝中区某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感冒疫情,根据病例基本情况,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诊断结果等开展调查,并根据所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

1 基本情况

该学校为全日制公立非寄宿学校,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渝中区,共有6个年级23个班,在校学生962人,校医1人,学校环境卫生、教室通风状况良好。2019年1月3日至1月15日期间,四年级某班陆续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头痛为主要症状,由临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例。该班共46名学生,其中男生25名,女生21名。流感样病例暴发符合在同一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短时间出现异常病例增多(5例或以上)的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2 流行病学特征

2.1疫情情况:1月3日该班出现第一例发热病例,体温39。伴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该病例隐瞒发热史1月4日到校上课。1月6日第二例出现,发热39。伴头昏头痛。1月7日和1月9日该班又陆续出现4例,直至10月10日新增8例,截止1月15日期末考试结束,共累计发病20人,其中学生18人,教师2人。临床症状均以发热为主,最高39.5。最低38.2。,伴随咳嗽、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2.2时间分布:流行曲线呈峰型,1月10日达到高峰,见下图:

2.3空间分布:经过调查,发病学生以第一例、第二例为中心点向四周发散传播,以前后左右同桌感染为主。

2.4人群分布:20例病例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含2名女性教师,其中一人为班主任,另一人为高峰期上课的科任教师)。班级学生罹患率39.14%,男女罹患率分别均为2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实验室检测: 1月11日重庆市渝中区疾控中心对该班6名学生进行鼻咽试纸采样,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流感核酸检测。采样时,该班已有10人隔离在家休息,6人中1人为第二例病例,2人有咳嗽流涕症状无发热,3人无任何症状。监测结果1人为H3N2 ,2人为H1N1,3人为阴性。

2.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3 处置措施

1月10日该班疫情进入高峰,学校在区疾控中心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指导下即对该班级进行整班隔离。采取错时上下课,停止去公共教室上功能课,取消集会。加强教室开窗通风,对教室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疫情期间,每天放学后消毒,班级学生和老师统一戴口罩上课。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班主任加强晨检午检,发现疑似流感样患者均按流感病例处理。校医追踪生病学生情况,严格把握复学关,发烧学生一律隔离到烧退后体温正常两天才能返校。加强健康教育,学校积极向学生及家长进行流感知识的宣传教育,强调学生个人卫生,做好自我防护,争取家长理解配合隔离治疗。此次疫情到1月15日学生期末考试结束放假回家自然结束。

4 讨论

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和流行传播的特点使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1]。有监测数据显示,重庆市流感暴发疫情中70%以上发生在小学和托幼机构,学校是流感暴发的重点场所,学生是罹患的重点人群[2]。

根据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确认该班混合了两种病毒的感染,以造成快速的传播。此次疫情发生在期末复习考试阶段,首例病例为了不耽误学习隐瞒发热史,烧后第二天即返校上课。疫情起始阶段班主任未引起重视,忙于期末复习而晨午检未进行。校医也未落实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对因病缺勤的学生没有进行病因追踪,对疫情病人没有按照重庆市卫生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渝卫(2011)7号《重庆市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进行疫情管理。此次疫情的首发病例和第二例病例没有执行热退后隔离2天的操作标准,以至于疫情快速扩散,疫情峰值期两名任课教师也患病。鉴于流感病毒的强传染性,落实学生晨午检,早期发现流感病例并采取及时的隔离至关重要。学校要切实落实晨午检,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每天的晨午检,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追踪,并且上报校医保健教师。校医保健教师为疫情上报人和疫情控制执行人,每日统计好因病缺勤的人数,并对病因进行追踪,负责全校的疫情统计及上报,做好疫情的控制措施[3]。学校要做好班主任传染病疫情培训工作,让班主任明确职责,并且切实做到每日的晨午检,这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个关卡。同时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不仅在学生,教职员工同样也要按传染病防治要求进行隔离治疗,特别要重视任多个班级课程的科任教师,防止教师跨班级传播疾病。还有传染病防治知识也应多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让他们明白传染病控制的措施的意义,理解配合学校开展防治工作。社会媒体也应该多进行科普性的宣传,给与正确的指导。

此次疫情由于2种病毒混合感染,首例患者发现不及时,隔离不到位以至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更加说明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班主任、校医、学校、保健所、疾控中心、家长全方位的配合下才能有效的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疫情在学校的蔓延。

参考文献

[1]郭元吉,程小雯.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48-53.

[2]肖达勇,熊宇,李勤,龙江,凌华,张敏,冯燕,陈爽.2010年重庆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8(05):375-378.

[3]重庆市卫生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渝卫(2011)7号《重庆市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管理办法(试行)》

猜你喜欢

流感传染病学生
流感大作战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小心,流感来了
赶不走的学生
小心!流感来了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学生写话
传染病
聪明的学生等
“流感”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