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探究

2019-10-21吴克礼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小学数学

吴克礼

摘  要:随着新课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高效课堂逐渐成为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必然途径。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结构化预习构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潜力,对教学目标实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营造“题目到课堂教学中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用”的氛围,力求达到实现高效的结构化预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实践探究

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预习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课前准备工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在不同学段以及不同学科教学中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学数学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地加快,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学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都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革,不再简单地关注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强调学习者的参与以及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孕育而生。“学本”思想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后,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而学本课堂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结构化预习,本文就如何落实好学生课前结构化预习提出几点建议。

1 小学数学教学采用结构化预习方式的意义

“结构化预习”是“有效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预习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通过结构性预习导入教学,让学生自主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是秉承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实现学习主体先行的关键。结构性预习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重视,预习效果可以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对课堂的学习起到奠基作用。通过结构性预习,在进行新课程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它既能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学习,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力倡导结构性预习,以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要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仍然是大多数教师的困惑。下面是几点结构性预习的实践探究策略。

2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应用策略

2.1明确目标,做好准备

“问题导读单”是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结构化预习的工具,可以说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设计的导读单。在预习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以及学习时要准备的用具,设计“目标导航”、“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准备”很有必要。学习目标则应重点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去设计,学习的重点、难点,因课时而异。旨在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明确目标,抓住关键。学习时要准备的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剪刀等;要准备的材料,如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纸片等设计到“学习准备”中去,使学生学习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2.2紧扣教材,循序渐进

“问题导读单”的设计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应紧扣文本。在设计“知识链接”时,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蕴含与新知相联系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温故而知新。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一课时,可链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内容的练习题作铺垫,让学生更系统到新知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另外,在“学习流程”设计时,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课本中的“想一想”、“做一做”(填在书上)等,并结合课本上的范例进行反思例,对范例中的解法提一些质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从中学到课本范例中的精髓,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预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在于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在学生扎实的预习完文本内容之后,就要乘热打铁。这时设计的导学探究练习题目,就能及时检测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这部分练习题应结合本课学习内容设计,要定量,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5道以内;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计算、解答等形式;要定时,一般要求在15分钟之内完成检测性题目。如果选用课本上的题目,导读单上则不重复设计,要求学生直接填在课本上就可以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目设计要有梯度,由易到难,并在题目后面附上分值,以便于后面的多元化评价。

2.3多元评价,监督激励

学生借助“问题导读单”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问题导读单”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并在“问题导读单”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问题导读单”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离不开公正公平的多元化评价。在学生预习完之后,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自评,再由学科长从书写、正确率方面与本组同学相比较后进行组评,最后由学术助理在课前统一收上来由教师进行师评。因而设计“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此监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导读单”是引导学生有效进行结构化预习的工具,学生借助问题导读单,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在课前进行结构化预习,为课堂教学作准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会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实现学习上质的飞跃。

结束语

结构性预习是一种预习方法,具有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等优点,因此,它不僅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重视,将并被广泛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它既能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学习,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我们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力倡导结构性预习,以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波. 结构化预习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9).

[2]  洪松[1]. 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探究[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7:26.

[3]  万玲.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实践与探究[J]. 青海教育,2014(12).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小学数学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