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团队助力促潜能职初教师一跃成黑马

2019-10-21张玲玲顾真真翁方波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研修教研学科

张玲玲 顾真真 翁方波

一、案例背景

上海市梅陇中学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确定了“提升教师,奠基学生”的发展战略。为了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从师德、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科研能力五个方面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学校近年来生源不断增长,班级数持续增加,新教师的队伍也不断增加,快速发现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也就成为学校校本研修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近几年来,学校的新教师实现了从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成长经历,没有一位年轻新教师掉队,都胜任教学工作,一部分青年教师快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甚至一跃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大赛的“黑马”。他们是如何成就了这样的专业发展的高度的呢?

二、案例描述

青年教师顾真真,来到梅陇已经四年,步入工作也已四年。去年,不到三年教龄的她,取得了第四届“普陀杯”初中数学学科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职初教师中这样的一支“潜力股”,是如何快速成长的呢?听听顾老师她自己怎么说:

初登讲台  种下“强迫症”

有人说过“人的成长就是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2015年9月,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师,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准备了好久,信心满满,半节课的时间我就把这节课的内容讲完了。带着愉悦的心情,我走入办公室,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我说这一节课的内容很简单,自己很快就结束了,说完后,我期待着大家的赞同,却听到办公室一位老师说复习了小学相关的知识,感觉时间有点赶。另一位老师也表示赞同,说补充了学生易错的知识,时间刚刚够,又有老师说自己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练习,时间也挺紧张。我静静的听着,雀跃的心情消退,失落不安的情绪逐渐升起,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40分钟,听我课的孩子们收获明显是少的,我开始不断的反问自己。我的一节课让学生少收获了多少?否定自我的种子开始萌芽,我觉得自己得了“强迫症”,每上一节课,如果课上内容充实,与学生交流愉悦,我才会安心,否则,我的心情便会跌至谷底,惶惶不安。这种“强迫症”促使着我认真去备好每一节课,急迫的渴望着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见习期间  沐浴“浸润式”

眼界决定未来,对于刚进入学校的新教师,学校为我们提供“浸润式”的学习机会,安排带教师父“手把手”指导。我的校内带教师父是刘玲玲老师,刘老师带着我认真参加每周的备课活动,详细到每节课的重难点如何进行教学。师父对我提出要求,每节课都必须听完后再进课堂,她也不定时的来听我的课,于是我开始跟着组内的老师一节课一节课地去听,然后依葫芦画瓢。当时每周五天,每天都在教研活动,每周二的上午固定是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教研活动,团队内的教师轮流上课,然后相互点评。学校长期聘请了数学特级教师叶锦义老师对我们进行指导,叶老师已经年近80岁,其知识的深厚、对于教学的热爱和对数学严谨性的追求都让我叹服,我想这才是一位真正的师者,严谨于知识,无私于他人。每周三下午是学校和区里的教研活动,校内的教研活动要求组内的教师轮流开课,借机我见到了每位数学老师不同的授课风格,百家争鸣,教学多样。每周四下午是学校聘请的专家汪老师来听我的家常课,汪老师会告诉我每节课应该关注的细节,学生的反映,作业的安排等细则。第一年见习期,我无时无刻不在教研中度过,就是这样浸润式的学习,让我学习了专业、先进的教学理念,以研促教。我真心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职初阶段  开启“飞跃式”

古人云“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次又一次的公开课让我開始蜕变成长,学校教研组活动要求新教师多开课,在经历了多次校内公开课,区里见习教师汇报课,区公开课后,我才知道课堂可以如此严谨,记得在开区公开课时,我试讲了8次,组内的老师帮着我一遍一遍的修正,整个过程下来,之前教研活动中大量吸收的教学理论知识开始明朗,许多之前听到但不理解的问题开始清晰,课程的设计,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学生活动的设计在我脑海里有了具体的案例,对于教学我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第三年教学生涯便有幸参加2017年的“普陀杯”教学能力比赛,整个比赛持续将近半学期,涉及说课、上课、试卷的设计等各个方面,当时我在七年级,对八、九年级的教材不熟悉,有些环节对我而言就是一场折磨,我每天晚上都在恶补整个初中的知识,组内的老师慷慨解囊,贡献了大量的资料,在短暂的时间不断的翻看整个初中的教材,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参与普陀杯比赛的同时,学校的张玲玲老师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第十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比赛,学校安排我参与其中,我在陪着张老师参与比赛的过程中,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一种教研活动,原来真正的数学理解和真正数学课堂追求的东西是回归到最本质的东西,即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到彩虹,我很感恩,在职初阶段学校就给予了我那么多成长的机会。

蹒跚学步,志在千里。学无止境,对教学的追求也是如此,一群良师益友,大家一起,不失本心,砥砺前行。如果说梦想是一颗种子,那么梅陇就是一片沃土,为每一份梦想给予营养。如顾老师一样,在加入梅陇大家庭那一刻开始,年轻的新教师们就遇到一群努力而又无私的人,就融入到一个有责任而又专业的团队中。

三、案例反思

1.打造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校本研修的前提保障

上海市梅陇中学,在长期的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了由“专家评价点拨团队、学科专业指导团队、德育指导团队”,形成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共同体”,即立足以专业引领发展原则,学校聘请专家和专业人士组成“专家评价点拨团队”,不仅关注请进来,更注重融进去,深入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跟踪优秀教师培养,参与学校项目建设、“基地”过程性建设,加盟学校教育教学等;每个教研组由学科带头人、高级指导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构成“学科专业指导团队”,在学科内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共同发展。由校长领衔、书记主抓,由政教主任、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构成“德育指导团队”,贯彻学校“以德立校”方针,引领师德风尚。正是,这样的“共同体”的工作推进,不仅对于成熟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到提升促进作用,同时也催生了学校教师共同追求专业发展的积极氛围,影响并作用与新教师的快速专业成长。

2.研修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活动或政策上是校本研修的重点关注

上海市梅陇中学实施了“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在市区见习教师规培的基础上,为每位新教师结对形成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师,从刚入职起,连续跟踪三年。不仅解决新教师刚入职,对学校各项工作不熟悉的困难,更侧重从师德、教师基本功、学科教学以及专业发展上进行把关、指导,关注各项细节,让新教师快速融入学校生活、聚焦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学科教学专业发展,通过以研促教来共同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首先,致力于打造研究型团队,培养学科内教研氛围,提升学科团队业务能力,构筑起专业化优势;其次,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及时获得最新的学科理念,及时调整实际教学工作,改进教学质量;最后,发挥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作用,关注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加速教师教学特色和风格的挖掘。

3.积极搭建机会均等、主动融入的专业发展多元平台是校本研修的关键环节

研修质量的保证在于专业水平的引领。上海市梅陇中学积极将市区学科专家请进来、融入到学科教学以及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点拨和评价环节。既有为学科新入职教师指定、签订协议的学科专家进行定期的带教指导、把关,还有没有协议上约束的专家引领的专业研修团队的召唤。就如顾老师所述,“叶老师是一位真正的师者,严谨于知识,无私于他人”,专家就以深厚的知识素养和平易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科团队的成长,吸引着教师追随,主动参与到教学研究以及同伴研讨中来。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及时发现了新教师中主动、优秀的“潜力股”,及时吸纳到专业研修的队伍,向其开放更专业的研修平台,提供更全面的点拨服务,把正并加速了他们专业成长的途径,助其实现“飞跃式”的发展。

在校本研修过程,上海市梅陇中学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共同体”,不仅成功提升了的成熟教师以及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也造就了许多职初教师快速成长。接下来,学校也将进一步关注教师进一步个性化专业发展的同时,去探索如何将新教师中高学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优势的发掘和提高,让学校的成熟教师与新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共同教学相长,期待在众多“白马”引领下,有更多的“黑马”涌现在教育教学、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等各方面。

上海市梅陇中学

2018年11月

猜你喜欢

研修教研学科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