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治理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10-21赵国娥
赵国娥
摘要:畜禽养殖中的粪污治理利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如果能合理处理和利用,不仅能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还能使农业增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赢。但如果治理和利用不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该文将陵川县目前畜禽粪污治理利用的进展和相应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养殖场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畜禽;粪污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43
0引言
畜禽养殖业是陵川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但是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加强畜禽粪污治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是有效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1全县畜牧业生产及畜禽粪污利用现状
1.1畜牧业生产情况
生猪和家禽是全县畜牧业的2大支柱产业,占全县畜牧养殖比重的95%以上。截止2018年底,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56万头(只),其中猪40万头、鸡298万只。全县共有畜禽养殖场(户)1 680个,其中养猪1 089户、养鸡116户、养羊393户、其他82户。全县达省规模标准的畜禽养殖场98个,其中养猪规模场57个、养鸡规模场29个、其他规模场12个。
1.2畜禽粪污产生量及粪污利用现状
根据全县现有畜禽养殖量,测算出全县年产生畜禽粪污541 524.91 t。其中达省规模标准养殖场年产生粪污量216 026.39 t,中小散型养殖场(户)年产生粪污量325 498.52 t。通过“与周边农户签订协议就近消纳、种养一体就地循环利用和收集处理销售”3种模式进行利用,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397 303.42 t,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3.37%,其中,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184 191.91 t,利用率达到85%;中小散型养殖场(户)的粪污综合利用213 111.51 t,利用率达到65%。
1.3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力
全县现有粮田面积226.67 km2、蔬菜种植面积8 km2、果树面积3.33 km2、人造林地面积6.2 km2。根据全县粮食、水果、蔬菜、林地等种植面积及产量,按有机肥和无机肥4:6的施肥比例[1]测算出全县农业生产可承载的畜禽养殖总量为34.3万个猪当量,目前全县畜禽养殖实际有29.8万个猪当量。
2存在的问题
2.1场址受限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養殖业建场时未充分考虑到村庄规划、环保、防疫条件等,农户随意建场,使现有的多数养殖场(户)选址不合理。目前全县有34%的养殖场(户)位于村中,有40%的养殖场(户)位于村边,这些养殖场(户)对农村人居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2养殖户分散
中小散型养殖场(户)数量大、分布面广,而且绝大多数未建设永久性粪污处理设施,但这些养殖场又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中小散型养殖场(户)的畜禽粪污治理难度较大。
2.3治理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近年各级政府虽然在畜禽粪污治理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惠及的只是规模养殖场。中小散型畜禽养殖场(户)由于自身资金有限,多数场(户)无经济能力建设粪污治理设施,虽然有的建有设施,但因设施简陋,存在安全和环境污染隐患。
2.4市场机制不健全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缺乏有机粪肥利用的补贴机制,多数农户种植粮食图省事,过度使用化肥,不追求农产品质量,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对策
结合畜牧业生产实际,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3.1合理制定发展规划
根据当地土地承载力,合理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根据区域内猪当量、土地条件、养殖条件确定养殖规模。在适合养殖区域做好前期选址、规划工作,达到标准化养殖要求,严格乱搭乱建,杜绝污染。
3.2强化日常监督
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出台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制约养殖场建设或完善粪污治理设施设备,确保畜禽粪污治理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指导养殖户控制养殖用水量,通过改造饮水装置,节约用水,减少污水产生量。同时要加强饲料、兽药使用监管,要求养殖场(户)要注重饲料品质,不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严禁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添加违禁品。
3.3创新治理模式
在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方面,各地都在探索各种解决方案。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模式主要有11种,即畜禽粪污原位降解垫料还田,畜禽粪污厌氧发酵渣液还田、畜禽“软床”养殖垫料还田,粪便自然发酵直接还田,粪便好氧堆肥有机肥生产,粪便厌氧发酵渣液还田,粪便再生饲料生物养殖、粪便烘干压块燃料利用、废水自然处理还田、废水厌氧发酵渣液还田、废水达标排放[2]。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以使用较为先进的粪污处理设备,使用密封的罐装处理设备,可以利用管内的热量循环发酵粪便,减少粪便处理的能源消耗[3]。利用这些设备将畜禽排泄物进行发酵,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这种处理设备还较容易操作、使用和维护,通过经常性的维护,可以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在产业循环利用方面,在畜禽养殖密集区、大型畜禽养殖场、粮果菜林种植基地,培育“畜-粪肥-粮(林、果、菜)”种养对接良性循环模式[4]。种植养殖通过流转土地一体运作、建立合作社联动运作、签订粪污产销合同、订单运作等方式,直接用于农作物生产,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5]。
3.4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补贴政策体系
出台土地支持政策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资金补贴政策,创新种养主体对接模式和市场化运行机制等措施,对使用有机肥的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园区等购买畜禽有机肥进行补贴,解决有机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6]。
4结束语
为满足市场需求,畜禽的养殖规模持续扩张,使畜禽养殖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畜禽粪便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的污染性,不仅污染养殖区域周边的空气环境,也会对水体、土壤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因此,应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强化日常监督、创新治理模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补贴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种养结合模式技术方式之利用技术[J].中国畜牧业,2017(20):57-60.
[2]侯世忠、闫茂鲁、宋学文.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循环利用模式[J].当代畜牧,2014(21):51-54.
[3]黄博.畜禽粪污治理利用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乡村科技,2019(11):100-101.
[4]徐刚孺.梁河县畜禽粪污治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5):58.
[5]陆玉胜,盘祖香,谌金吾.榕江县畜禽粪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18,42(4):47-48.
[6]彭华,张洪宇,张晶.畜禽粪污治理利用主要进展及问题对策[J].中国猪业,2018,13(9):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