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
2019-10-21武秀勇
武秀勇
摘要:近年,我国各地区纷纷发生非洲猪瘟案例,均发生了多起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猪瘟病情,且呈现影响范围较广、流行性的特点。我国是生猪饲养大国,生猪饲养在我国农业畜牧业养殖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其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的农业畜牧业养殖情况。该文结合非洲猪瘟的实际病发情况,简要分析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情况与非洲猪瘟病情特点,研究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鉴定,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关键举措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33
0引言
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性猪疾病,在肯尼亚首次爆发,沿非洲、欧洲、美洲等线路进行传播,2018年开始传入我国境内,对我国多地区的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山西省作为曾经爆发过非洲猪瘟的主要地区之一,其内部的各个养殖区域及养殖场要重视非洲猪瘟病情,认真分析非洲猪瘟的发病特点,掌握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鉴别方法,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举措。
1防控情况
非洲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猪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过程较短、死亡率极高,至今为止,爆发非洲猪瘟地区的病猪死亡率高达100%。患病后,病猪的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淋巴结明显、胃粘膜明显出血及皮肤发绀情况。2018年,我国各地区大量爆发非洲猪瘟,其主要猪瘟爆发地区为辽宁、河南、江苏及山西省,非洲猪瘟则成为2018年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之一。在山西省,曾有多个地区爆发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影响了我省各生猪养殖区域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当地的农业畜牧业经济发展,影响了当地农民经济效益。
2病情特点
非洲猪瘟又称为“ASF”,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特征的猪疾病,能在家猪及野猪之间进行传播。非洲猪瘟起源于肯尼亚地区,随后迅速蔓延至各个国家,2018年传入中国各个生猪养殖区域。非洲猪瘟的死亡率较高,目前为止仍旧没有有效的疫苗与特效药物,爆发死亡率达到了100%,严重危害了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阻碍了各养殖区域的经济发展[1]。
我国是猪肉生产、消费大国,猪肉是我国人们日常肉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国的猪肉需求,一旦爆发大规模的非洲猪瘟疫情,其经济影响与社会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各地區生猪养殖人员要重点关注非洲猪瘟病情。非洲猪瘟主要是猪通过接触携带有非洲猪瘟的病猪、昆虫等受到病毒感染,被感染后,非洲猪瘟的病毒潜伏期为5?19 d,其并不具备人畜共患特点,仅在猪之间流传。
3诊断与鉴定
养殖人员诊断与鉴定非洲猪瘟时,首先,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现阶段的非洲猪瘟病情,考虑非洲猪瘟在非洲、欧洲及其他地区的爆发情况,将非洲猪瘟与古典猪瘟、蓝耳病进行比对与研究。若工作人员发现病猪出现严重的淋巴结出血,或者出现脾脏出血,又或者出现血肿情况,则工作人员可初步判断是患有猪瘟;然后再结合非洲猪瘟与其他出血性猪疾病的病情异同,进行进一步鉴定。若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发现猪体内出现严重的内脏变形与充血,则同样可以判定病死猪患非洲猪瘟[2]。其次,在初步诊断为非洲猪瘟后,工作人员将病猪或病死猪引入实验室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较多,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工作人员可以选择红细胞吸附检验,就是将健康猪的白细胞与病猪的血液提取物相结合,在37℃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若观察到白细胞被许多红细胞包围,并呈现出桑椹体状,则可以确定为阳性。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间接免疫荧光检验法,将患非洲猪瘟病的病毒接种在存有Vero的盖玻片上,并且与未接种的Vero细胞盖玻片进行对比,若对照正常,检验样品中存在明亮的核荧光细点,则可以判定为阳性。
4防控措施
4.1做好疾病传播控制
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各地区主管部门要严格管理地区内部流通的猪血及猪血副产品,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媒介,且做好地区内部各养殖场的疾控传播控制工作。主管部门要重点关注地区内部的生猪养殖场、猪产品批发市场、屠宰场等高风险产所,对这3个场所进出的车辆、动物、人员进行严格控制,且避免当地人民与这些场所进行接触;若人员需要进入这3个重要场所,则需要穿戴全套的安全防护服装,避免手、口与猪进行接触;此外,还要严格控制外来猪种,避免非洲、东欧等地区的猪种流入,严格控制地区内的非洲猪瘟传播渠道,提高地区生猪养殖安全程度。
4.2加大疫病监测力度
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各地区主管部门要强化非洲猪瘟的疾病监测工作,加大监测投入力度,及时发现猪瘟疾病传染源,第一时间对病猪及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猪瘟在地区内部扩散。我国各地区农村农业部已经制定并推出了关于非洲猪瘟的监测计划,各地区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上级单位的工作,对地区内部的海港、空港、口岸、种猪引进地等场所进行严格检测,从源头处避免非洲猪瘟病毒扩散进入地区。此外,主管部门还要做好引种管理工作,对引进的猪品种进行跟踪与隔离,确定为健康猪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才能逐步进行混养[3]。
4.3杜绝外部病毒流入
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地区内部的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地区内部的各方力量,发起社会各界共同抵御非洲猪瘟,提高地区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效果,严格杜绝外部非洲猪瘟病毒流入地区。由于非洲猪瘟的传播渠道较多,传播因素较为复杂,如野猪接触、猪肉制品、泔水思维及昆虫传播等,主管部门可以调动当地的猪肉制品市场方、人民群众力量、人境检查方等多方力量,严格打击非法携带、传输、销售的生猪及肉制品,强化对内监督,贯彻落实防控措施,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力度。
4.4制定应急预案,强化科研工作
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各地区主管部门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考虑其他地区的非洲猪瘟爆发情况、原因,制定非洲猪瘟的紧急预案,一旦地区内部发生了非洲猪瘟,则第一时间采取控制措施,有效进行疫病防控。工作人员要积极引进较为先进的非洲猪瘟诊断技术、设备及原理,加强非洲猪瘟的疫病研究工作,深化对非洲猪瘟的了解,制定较为科学的疫情防控方法。
4.5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面对非洲猪瘟疫情,地区主管部门要开展以“非洲猪瘟的预防与控制”为主题的培训,提高地区内部从业人员对非洲猪瘟的认识程度与辨别能力。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可将非洲猪瘟疫情作为培训主要内容,对地区内部的全部从业人员开展定期培训;还要做好地区内部生猪养殖人员的宣传与科普工作,对兽药的相关成分、应激反应、生猪养殖注意事项等进行知识普及,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强化地区内部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
5结束语
山西省各县城的畜牧养殖主管部门要正确认知非洲猪瘟对地区内部生猪养殖甚至是畜牧养殖经济的负面影响,积极响应各级政府号召,跟随国家防疫脚步,将国家提出的防疫政策与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进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如严格管理猪血副产品、加强疫病监测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制定非洲猪瘟应急预案及提高地区疫病控制人员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季爱芳,乔月琴,仇莉.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关键举措[J].畜牧兽医杂志,2019(4):85-86,89.
[2]余杞强.非洲猪瘟的疫情分布及其防制[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6):30.
[3]陈冬亮.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