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与应战

2019-10-21王亚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解体鸦片战争

王亚兰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了“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他认为,历史中的每个事件都可以看作是一方发出挑战,另一方以某种方式应对的过程。今天,用这一理论来解读《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

教学立意

本課用汤因比的理论“挑战与应战”,来解释《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工业文明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经济上,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采用机器生产应对挑战。

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与能力:掌握民族工业的含义,知道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及影响,知道这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应战。二是过程与方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讲练结合。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今天的实际,树立学生应对挑战的信心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地主阶级应战的表现

难点:民族资产阶级应战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两幅图片对比: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英国已实现大机器生产,而中国依然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英国和中国已经逐渐拉开了差距。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对当时英国曼彻斯特工厂主有一段描述:“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只要能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他们打开了这个壁垒吗?打开了,通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同时也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联系传统经济结构,解释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含义及区别。

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 “来自工业文明的挑战”,中国传统社会面对工业文明的挑战,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展示材料,解读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设问如下:1.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鸦片战争后,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这种变化说明什么?解决好以上问题再通过梳理教材可得出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解决第一个重点。

第二部分 “来自农耕文明的应战”。展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分布图,指出其中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列举案例:开平煤矿兴衰史,设问:1.开平煤矿为什么能取得一定的成效?2.开平煤矿属于哪个阶级创办的企业?属于什么性质?由此引入洋务运动,指出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面对工业文明的挑战作出的应战,接着详细讲解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民用企业及其代表、目的、性质,解决第二个重点。

除了地主阶级,还有其他阶级的应战吗?回忆中国民族工业分布图,可得出还有民族资产阶级。列举案例:继昌隆缫丝厂创办始末,设问:1.陈启源的身份?该厂所处地区?2.该厂生产的产品如何?3.该厂设立的影响?该厂面临哪些困难?结果如何?类似继昌隆缫丝厂这样的企业还有一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导学生梳理教材,找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的时间及途径,出现的原因还需补充材料,包括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解决本课的难点。看图,归纳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民族工业的兴起是民族资产阶级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挑战所做出的应战。

教学框架

一、来自工业文明的挑战:

中国社会遭遇的挑战: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手工业、农业、商业)

二、来自农耕文明的应战:

(一)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应战

(二)民族工业的兴起——农民阶级的应战

课堂小结:当西方工业文明向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发起挑战时,给传统的中国带来极大的冲击,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手工业、农业、商业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中国的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作出了应战,当然也不仅局限于这两个阶级,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命运抗争,尽管力量悬殊、过程充满艰难险阻,但仍然可以带来新的希望。这也告诉我们,当生活中面临挫折、不公时,要积极勇敢地面对,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毅力。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解体鸦片战争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THE DRUG WAR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