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质检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分析
2019-10-21齐广恩
齐广恩
【摘 要】质检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在质检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保障信息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质检系统按照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金质工程”(一期)为契机,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力度,在信息化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保障机制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监管水平、促进政务公开、强化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手段支撑和技术支撑作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足。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质检上下级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各自为阵,无序建设、重复建设,数据不交换、信息不共享,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重形式、轻应用,很多单位机房建的很漂亮、硬件投入很大,但是没有几套像样的软件应用,信息化建设在低水平徘徊,没有产生相应的社会和管理效益;重建设,轻运维,很多系统只有建设,没有维护,也没有预算相应的运维经费,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系统不能随业务动态变化进行升级改造,造成了系统不能用、不好用,甚至很多系统开发出来就没有用,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问题的大量存在,并且在一段时期内都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这让许多长期从事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同志觉得很沮丧、很失落,没有成就感。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有着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本文旨在剖析表象后面的实质,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思路。
二、推进质检信息化发展的措施探讨
当前,信息化建设正在全国质检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结合质检工作实际,针对隐藏在信息化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找出应对办法和解决思路,迫在眉睫。对此,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一)提高质检信息化技术装备水平。
情况明、数据准、处理快,是质检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要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加强信息化装备和技术建设。一是提高数字化水平。数字化是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有人把信息社会称为数字社会,可见数字化对信息化的影响之深。要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信息化基本装备,加快信息源、信息传输网络、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应用,重点抓好宏观质量分析数据库、企业基础数据库、质量信用数据库等质检基础数据库群建设,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的快速通道,以数字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二是提高网络化水平。质检工作领域广泛、千头万绪,必然要求质检信息系统纵横成网、整体覆盖。如果做不到网络化,仅靠单兵作战,建设质检信息化就失去意义。要建设覆盖全系统的信息化网络,通过金质工程把全国质量技术监督业务联系起来,用电子检验检疫系统把全国检验检疫业务联系起来,用12365系统把全国质检系统投诉举报、咨询服务和应急指挥联系起来。要通过网络化建设,将总局与省局、直属局,再到市县局和分支局,以及主要监管企业、监管场所连接起来,还要将质检系统与地方的信息系统连接起来,以网络化建设促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三是提高智能化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概念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住宅小区、智能医院等智能化区域系统纷纷出现。质检信息化要顺应这种发展,应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与质检业务进行智能集合,提高智能化水平。要重视智能化硬件、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二)加强信息化宏观规划和标准设计
全面推进质检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全国质检一盘棋的思路进行总体谋划,必须兼顾中央和地方需求,必须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考虑地区差异,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进行总体规划、分布实施。要明确建设目标,包括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基础实施、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公共服务等分项目标。要明确各方责任、落实具体措施,将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的责任分解到各级质检部门。要加快全国质检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要建立标准平台和技术接口动态维护机制,适应业务和技术发展需求。
(三)提高质检信息化服务应用水平。
推进质检信息化建设,根本目的在于服务,通过服务提高质检效能,通过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一要提高为核心业务服务的水平。围绕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质量监管、检验检疫等核心业务,围绕生产企业、食品消费品监管,包括口岸出入境人员、进出口商品和动植物产品监管,做好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实现核心业务信息化。要重点在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企业和产品分类监管等方面下功夫,建立以质检核心业务和主要监管对象为主线的电子政务系统。要加快完成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的建设,实现检验检疫业务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提供检验检疫通关便利。要大力推广“金质工程”一期应用,促进质量技术监督各业务系统的互通共享。核心业务实施的关键在基层,要围绕基层质检业务建设,积极开发推广适合基层监管人员移动执法的信息系统,重点解决好基层履职能力薄弱的突出问题。二要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水平。质检工作各种业务信息虽然庞杂,但大都来源于业务源头。我们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把各类信息直接汇集送到决策者案头、手头,帮助领导将宏观管理微观化,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要抓好总局应急指挥中心的规划建设,建成覆盖总局、省、市、县局及检验检疫分支机构的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四)落实组织保障,落实人才保障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是浩大的系统工程,是重大的战略任务,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总局涉及信息化工作的机构有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中心。各单位都要参照这个架构,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领导机构要负起领导责任,工作部门要承担执行责任。我多次强调信息化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就是要求主要负责同志要把信息化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經常过问,经常督促,经常检查。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要专题研究,加强指导。
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科技工作,人才是最活跃、最有价值、最具创造力的要素。质检信息化人才包括技术开发人才和信息化应用人才。离开高素质的人才,信息化工作将行之不远。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全系统中既掌握前沿信息技术、又熟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尤其匮乏。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不断提升信息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建设一支稳定的专家队伍,完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在信息化规划、重大项目决策、复杂技术处置中,要注意邀请专家会商、论证、指导、点拨,凝聚专家智慧,促进科学决策。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信息化的特点之一是其泛在性,每一个干部职工无时不在应用信息化,受益于信息化。干部职工的信息化素质,也影响和制约着质检信息化总体水平。因此,要把信息化知识普及技能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使干部职工及时掌握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成为信息化应用的行家里手,让“信息化”真正“化”起来。
参考文献:
[1]质检机构人才队伍现状与思考——以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为例[J].万阳.质量与标准化.2017(09)
[2]市场经济质检机构的职能转变[J].张建铮,路畅,张继伟.品牌与标准化.2009(22)
(作者单位:保定市旭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