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创作在课堂和社团中的尝试

2019-10-21姚忠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体验创作

姚忠英

摘  要:美术创作在美术教育中是一块重要的内容,本文从美术学科的内容入手强调美术创作的重要性。并展示我们对美术创作的理解。主要从课堂美术创作和社团活动尝试两方面阐述美术创作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作;艺术观察;体验

在尹少淳的《美术教育学》中说到对美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这是传统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更囊括了现代媒体艺术以及书法、篆刻等。美术学科的基础是视觉形象,那么教育的任务是观察、理解和创造视觉形象,所以只要是视觉形象,就应该都是美术教育应该关注的。由此我们想到了美国的“DBAE”美术教育理论。在“DBAE”中,美学的焦点侧重于对艺术品视觉形象的研究。因此,“DBAE”理论认为美术教育应从具体的作品创作或欣赏入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哲学思考。

现在的小学美术课当中,虽然动手创作的课很多,但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动脑去想象,而更趋向于模仿临摹。其实小孩子对于美术是有种天生的热爱的,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却越来越缺乏创新性,这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失败。在学生的观念中,美术课也只是当成主课外的放松课,不愿意用更多的眼光发现艺术家的细腻。杜威认为教育不应该被看做是生活的预备,而应该被看做是生活的本身。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观察是很重要的。艺术观察才是现在美术教育所缺少的。而这种观察又需要在创作体验中被挖掘得更深层。

因此在上课前教室的布置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现在的现实条件不允许我们把学生带到专门的美术教室中上课,但在社团活动中我们可以先尝试起来。通过布置教室,把暗含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有摆放好的艺术复制品、干花干草、绘画作品、绘画工具等物品;也有可以用招贴画、杂志剪辑和通俗文化制品创造刺激视觉的背景。美术教师可以在他们自己的美术教室中创造出视觉刺激更为强烈、安排合理、整齐干净的环境。学生第一次进美术教室时,就会感受到等待着他们的具有潜在激励的暗示。

学生的经历会激发他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当我们接手小学高段的学生时,他们有着比低段学生更多的经历,通常这些经历来自他们的家庭生活,来自游戏玩耍,来自学校与周边环境。他们把从过去的经历中获得的见解带到每一种新的体验中。学生从生活、游戏的经历中得到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才智,激发了他们的情感,这些经历被看做是艺术表达的合适内容。建立在每日的生活和普遍的人类共通情感之上的艺术主题,如家庭、友情、冲突、幻想、恐惧等,在许多文化的艺术中都是显而易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往往和人类共有的经验直接相关。当然,在美术课堂中不仅仅真实的生活是创作的原材料,學生生活经验之外的东西也是创作的原动力。老师可以探索他们精神的梦幻,即幻想世界、恐惧、愿望、白日梦等。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的细腻精神世界并不关心,也可能觉得幼稚,但我们深深认为,在十二三岁的年纪中,身体的成熟与心理的成熟出现了落差。很多学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成熟,他仍然会有幼稚、童真的想法。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对这样的想法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并且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美术创作的尝试分为两个方面:受限创作和自由创作。

1.受限创作。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要求他们用非常写实的方式来表现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甚至学生自己也会认为画的不好而不愿意画。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会根据课程的特点安排有形象限制的作业。例如我们在上意象美术时安排了一个作业即对《倒牛奶的妇人》作品的改编,用学生主观化的眼光和情感来改编这幅作品。从而体会意象美术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达。在《美术家眼中的自我》第一课时结束时,让学生画画自己。运用写实的面部绘画方法,让学生深入的观察自我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往往这些作业都带有学生自己的风格,使作业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2.自由创作。高段课业较为繁重,进行长时间的写生训练自然显得不现实。但总是安排欣赏课不免也乏味。适当的添加实践课是对学习生活的调节,也是对学生创意的深入挖掘。当然这里的自由创作不是胡乱画,只是相对前一种创作少了很多约束。例如在抽象美术时,我们要求学生用蒙德里安的绘画元素来表达你对抽象的理解。那么学生就会运用直线、红黄蓝等元素。这样就使得作业有一定针对性,也是课程内容有了更好的深入。假设没有一点约束,学生一来无从下笔,二来作业呈现比较混乱也无法评价。这样就会丧失做一次实践作业的意义。再如我们对自画像又进行了改编,在原来的基础上像毕加索一样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在美术社团活动中,我们的尝试是进行扎染练习。考虑到现实原因,一周一次的社团活动时间短而且间隔长。如果采用传统的绘画练习,学生兴趣不大并且一学期下来的效果也不明显。我认为扎染由于工具简单、出效果快更适合在小学的美术社团中开展。第一次活动是扎染的肌理练习,主要是掌握扎染的“扎”。不同的工具、方式、力度会出现不同的肌理效果。学生在这过程中,体会了布料的特点,也体会了材料的变化,更感受了染料的魅力。通过洗布、扎线、染色、拆线,学生兴趣越来越浓厚。更有曾经不愿意做扎染的学生重新回来感受扎染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此后在第一次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想要做的图案,并做指导。具体要求为:图案易于缝制,并且具有构图上的美感。定稿之后绘制在布上,最后扎紧染色。第二次作业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一幅完整的扎染。在完成图案的完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作品的设计感。这就是艺术家与设计者的区别,前者是以一种非功利的方式,用同样的元素以达到纯粹的审美目的;后者首先将求的是实用功能,用视觉组织的原理、元素是他们的设计方案尽量从美感上得到认同。这就需要对学生阐述设计中的原理,如统一、节奏、平衡、比例等。

通过很多的创作尝试学生能得到美术课中特殊成果的价值感。在社团中有作品的呈现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从这些学生的创作作品中我们发现很多出乎意料之外的作品,这说明学生在规定的学习范围之外还有很多的创造力。而我们的任务就是鼓励创造性的过程并中肯地评价其出产物。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89.47~49

[2]  汤姆·安德森.为生活而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69~75

猜你喜欢

体验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