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形 植物 水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019-10-21翁金方
翁金方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在此基础上人们更注重对精神文化的建设。风景园林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逐渐成为我国对外文化的重要标志。下面围绕园林设计展开讨论,阐述其在设计过程中地形、植物等自然因素的具体应用,希望为相关单位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园林设计;自然因素;应用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紧缺程度在不断上升,园林成为群众娱乐的主要场所。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在不断改进当中。将自然元素很好地融入设计当中,不仅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能减少后期施工的工作量。现阶段很多建筑单位在设计时,都能很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但在具体设计工作中还存在不足需要改善。
一、地形应用
(一)地形与结构设计的联系
在中国原理发展的历史上,一直提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可见有利的地形会对原理的结构设计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若能将园林很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其观赏效果将会大大增加。反过来,原理设计将地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有效减少后期施工量,同时保证建筑的质量。
(二)具体应用探析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地形本身的变化幅度,分为大、小、微三种形式。起伏较大的山谷,或者辽阔的平原地区,都被统称为大地形。在设计区域并未出现海拔较高的山峰,在水平位移作用下出现的地勢变化,称为小地形。地势的变化幅度很小,几乎可忽略不计,被称为微地形。在结合地形条件的同时,需要将园林的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且达到较高的美学效果。由于地形的变化,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很多,例如空间大小、气候变化等。
美观化作为园林设计的关键,再加上与地形的协调统一,园林会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有很大改进。针对具体的施工现场,设计者需要根据地形变化,对场地划分区域,将每个区域的地形结构仔细分析[1]。然后在发标方相关要求之下,将各区域的周边环境合理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实现对传统设计的优化。对于微地形,设计者可以在相应区域设置凉亭、假山等建筑,能更好地表现出园林接近自然的主体。
二、植物应用概述
(一)引入植物的目的
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在设计中引入植物,其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保护环境。在建造园林时,将植物作为装饰保留,可净化该区域的空气,且自然环境不会受到严重破坏;为园林增色添彩。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根据当地气候,可将与气候相适应的植物引入,并按照功能区域,将植物的色彩合理搭配。这样能够在视觉上给人带来较大冲击,艺术效果较强,为游览者带来良好的游玩体验。
(二)具体应用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现代园林对建筑单位提出新要求。为迎合时代的发展,设计者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准,为更好的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进行运用打下良好基础。绿植在净化空气的同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还能起到降噪、降温的效果,因此设计时应适当扩大绿植在园林中的种植面积。绿色在缓解压力上作用显著,将植物融入到设计中,能有效扫除工作者的疲惫。在平坦的地方以灌木为主,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可种植攀爬类植物。
(三)植物配置
从很多建成的园林中可看出,各类植物在其中的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在满足艺术性的前提下,植物需要和相应区域的功能相适应。很多植物种植在一处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在配置时要尽量避免这一现象。基于经济性考虑,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选择最合适的植物进行搭配。配置过程需要注意:遵循植物自身的特点,将其安置在合理位置。例如喜阴植物可安放在建筑背阴处,喜水植物可种植在园林的流水旁边等;遵循共生共存的原则。种植在一处的植物能够相互促进,经过调查发现,可共生的植物包括灌木、乔木等;尽量选择四季常青的植物,且存活能力较强,不需要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修剪、浇水等操作;提高美观化程度[2]。将植物的颜色、高低合理搭配,使园林看上去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即可。
植物在园林中的覆盖面很大,近年来很多设计单位一直致力于提升园林设计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度。总之,植物和建筑的协调性越高,园林设计就越成功。
三、水体应用探析
(一)流水在园林中存在的意义
目前很多园林建造中,都引进活水,这对园林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水体在园林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水没有固定形态,其能够适应多变的地形,很多假山、楼阁的外围环绕着流水,使得设计更加具有创意;水体是流动的,与静态的景观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景致的活力;水能够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可以在夏季送来清凉,这也是很多游客喜欢到园林中游玩的原因;自然山水在我国是很受欢迎的,很多文人墨客都用诗句或画卷记录过历史上优美的景观。合理设计水体建筑,能够满足我国人民较强的山水情怀;喷泉在园林景致中十分常见,设计者将流水的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进一步提升园林的灵动性和美观性。
现阶段在园林中引入流水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水体建筑的结构复杂,其设计和施工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资金,且后期的维护也较为困难[3]。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水体建筑的更换频率,是现阶段相关单位的主要任务。
(二)水体应用探析
自然界中,气候的调节过程离不开大量的水分。水通过固态、液态以及气态的循环完成对气候的调节过程,园林中的活水同样具有此功能。若园林中各项基础设施的设置完善,其完全可以自成体系,成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水源完成相应的循环过程,可对园林气候进行调节,并改善其内部环境。流水能够兼顾园林的各个方面,基于其优越的性能,水体成为园林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对水体的引进在古代就有全面的雏形。在传统设计中,水与山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颐和园作为我国最大的园林建筑,其遵循的也是山石与水共存的原则,由此可见现代园林与传统设计的理念并不相悖。
(三)水体建筑的设计要点
流水的存在必然会伴随着相应的建筑,为保证水体建筑的质量,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现场的自然环境进行勘测,并对水体成分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建造位置,并根据数值选择建造材料,减少工程量且有效防止建筑被腐蚀;很多园林建造附近并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水源,因此需要设计和建造人工湖泊。此类型的湖泊降解污染的能力较差,因此需尽量避免其受到污染。湖泊的维护成本较大,因此设计时需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和地形,减少施工量进而缩减维护成本;有流水存在地方,就有桥梁的存在。其是园林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一般游客对桥梁的关注度较高,因此需要对其着重设计。通常情况下,桥梁位置设置在景观转折处,能够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4]。园林中的桥梁一般是拱桥,具有优美的形态,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建筑的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园林设计的相关介绍,将地形、植物等自然因素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对优化园林质量,提升其美观程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自然因素的加入,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绿色环保,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建筑单位的施工量会大大减少,且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现阶段我国的园林设计,还处于不断整合自然资源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夏唐福.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4,(22):205-205.
[2]王国良.试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山石植物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2):134-134.
[3]闫妍.白洋淀地区乡村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7.
[4]廖广.试析地形、植物与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