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2019-10-21黎敏
摘 要:我国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起步较晚,并且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研究现状和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目标及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本文提出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数据库基础准备资料和数据采集与录入是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城镇地籍数据库;图形数据;属性数据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20-0132-02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adastral database in China started late,and there are difficulties in this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cadastral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urban cadastral databas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adastral databas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adastral database.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adastral database is to prepare the basic data of the database and to collect and input the data.
Keywords:urban cadastral database;graphic data;attribute data
1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研究现状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起步较晚,并且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1986年我国才开始公开征集关于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经过三年的时间才提出建设方案,接下来在全国开始试点,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试行,最终形成较为规范的建设方案,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才得以开展。我国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相关自动化管理研究逐步走上了正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速度和之前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我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该阶段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阶段开发了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关的DGCAD软件(地籍调查微机处理系统),该软件增加了测量数据编码的功能,可以對宗地土地的面积进行计算和成图;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该阶段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展最快的阶段,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也越来越成型,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断努力,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与IT行业得到了更好的融合,并从IT方向进行研制、测试,GIS、MAPGIS、MapInfo Professiona及CSCW等软件更多地应用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地籍管理信息化;第四阶段为21世纪初期,该阶段针对之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发,通过大量的实践,最终建立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使地籍管理实现了自动化和实用化[1]。
2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目标及任务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标准、GIS平台及接口实现统一化,并采用最新的地籍调查和最原始的土地登记资料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及GIS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对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结果的图形数据及表格进行集中管理,提供编辑等多种管理功能,满足地籍信息系统的日常业务和管理需要,为土地登记和土地利用等提供服务。将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备后期的开发和利用[2]。
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包括两大类,分别为土地权属信息和土地的基础地理信息。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可以满足数据的组织、处理、检查及更新等方面的相关工作要求,实现土地资源集成的办公系统。
3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
3.1 数据库基础准备资料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基础资料包括原始资料、辅助资料及变更资料三大类。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城镇地籍图幅结合表、地籍影像图以及外业数据采集准备好的数据;辅助资料包括测量外业的草图、平差报告、GPS控制网质量检查报告等;变更资料包括土地变更资料、变更地籍调查表以及变更相关图件[3]。
在入库前应将所有的资料准备好,对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和处理,对外业采集的数据精度进行检验,对权属调查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核对,对收集的扫描件进行检查,之后再进行数据的入库工作。
资料及数据的检查主要是对采集的图形数据是否存在拓扑错误及图形的完整性进行检查;数据的检查还包括对数据结构和属性内容的检查,主要检查图斑的编号、权属性质、坐落单位代码及政区代码等内容;权属调查资料的主要检查内容有街道和宗地划分的合理性、土地使用者与土地登记申请书的一致性、界址的法律手续的完整规范性、界址点的实地位置的准确性等;资料及数据的检查还包括地籍调查表填写的规范性、宗地草图勘丈数据的齐全性及地类划分是否符合分类要求等内容。
3.2 数据采集与录入
3.2.1 数据采集
地籍控制测量是在已有的控制点基础上按要求增加控制点,为了保证图形的强度和数据采集量,控制点的布设一定要合理。在进行静态测量作业模式同步观测时,观测的时间应不少于五十分钟。按要求布置基线向量,整个外业的观测工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4]。
高程控制测量应满足具体地区土地调查的要求,增加各级GPS点的数量及附和线路和闭合线路。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按相关要求对水准仪、标尺进行检查。在测量过程中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前后视距差、视距累积差及最弱点高程误差等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图根控制测量包括图根点布设、图根点编号、图根点观測等内容。图根点布设是在GPS点的密度不够,无法直接进行碎部测量的情况下对图根点的加密。图根导线加密控制一般情况下做成附合光电导线,图根控制由作业组在细部测量前进行。图根点的布设应在D、E级GPS点的基础上进行,其布设应满足界址点和地籍图测量的需要。
图根点编号应按流水号进行编号,不同地区的开头字母不一样,不埋石的图根点的命名以B开头,开发区的开头字母是A,城区的开头字母是T。
进行RTK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均匀地分布3个以上的D、E级GPS控制点作为转换的参数,参数转换完再选取一部分GPS点进行检核,检核无误后才可以进行正式的测量作业。为了避免磁场的干扰,基准点应尽量加高,在测量过程中,流动站应处于稳定的状态,每个点位要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二次观测,两次的误差应小于3厘米,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数字化地籍、地形测量采用解析法测定,实地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和免棱镜的作业模式。地形要素和地籍同时进行测量时,界址点应是围墙、墙壁等地物的两端或拐弯处,界址点的精度应按相关规定的精度进行测量。界址点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在测量过程中所采用的全站仪应尽量在图根点上设站采用极坐标法观测,隐蔽的界址点应不多于三次,通常采用支站测量的方法进行。为了提高观测精度,通常支导线采用一测回观测,最大距离不超过150米。如果上述的测量方法无法满足精度要求,可以采用距离交会法、截距法等方法完成界址点的测量工作。
控制测量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地籍要素测量。地籍要素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每宗土地权属的界址点、线、位置、形状和数量等基本情况。
3.2.2 数据录入
地籍数据库中主要存储的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及相关的扫描文件组成的数据。图形数据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入库,分层转换是主要内容;属性数据入库的内容主要有界址标示信息、宗地信息、权属证明和调查信息及档案信息等;扫描文件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法人的身份证明、土地证及变更登记申请等证明,是地籍档案扫描后的电子成果。
4 结 论
随着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籍管理实现了自动化和实用化。本文提出了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数据库基础准备资料和数据采集与录入是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关键,以便更好地对地籍管理。
参考文献:
[1] 史与正,李立,王小云.基于二调城镇地籍到MAPGIS数据转换的应用 [J].采矿技术,2010,10(1):64-66.
[2] 彭杨,叶向东.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J].吉林地质,2012,31(4):149-152.
[3] 高娟.浅析运用GIS技术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J].中冶金与材料,2018,38(2):36-37.
[4] 李阳,刘赛赛.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J].信息化建设,2016(2):320.
作者简介:黎敏(1977.06-),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测绘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测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