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形势下高职院校报关人才培养模式与研究
2019-10-21张露潆
张露潆
摘要:全国一体化通关,使通关成本降低、效率更高的同时也使报关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报关从业者将面临更高强度的工作和更低的容错率,这就要求报关人员掌握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基于此,海关通关一体化的全面实施对报关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把培养具备适应行业需求、具备高水平职业技能的报关人才作为目标。
关键词:报关;通关一体化;人才培养
一、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简介
海关通关一体化,是指企业可以任意选择通关或者报关地点和口岸,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办理相关手续。“海关通关一体化”最初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2017年7月1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在全国海关全面推开。
“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前,各地海关都是独立的监管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货物在哪里离境,就在哪里报关。但有的企业面临着总部在一个地方,而货物进出口在其他城市的问题。改革后,企业可以享受海关新政所带来的便利:一是企业可以任意选择报关地点,消除了申报的关区限制;二是海关执法更加统一,在两个中心的处置下,全国海关的政策和规定在执行标准上更加一致;三是大大提高了效率,简化了口岸通关环节的手续,压缩了口岸通关的时间。
二、海关通关一体化形势下报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报关一直以来都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环节,是国际贸易整体流程中必不可少中的组成部分。报关的质量与货物的通关速度、企业的经济成本和海关的行政效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报关业务的实施直接受国家贸易形势与政策的影响,因此,报关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
海关新政实施以来,使企业在报关时能够进行更加自由的申报,报关手续更为简便,通关效率更高,整体流程更顺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随着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实施以来全国贸易量与日俱增,贸易量的增加带动了整个国际货代和报关行业的发展。业务量的剧增使市场对于报关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由于通关一体化要求众多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报关员面临着巨大的业务量和工作强度,并且市场对于报关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從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海关的相关政策、申报规范以及业务操作技能才能胜任这一项容错率极低的工作。海关通关一体化的全面实施对报关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报关人才的培养时必须加强报关业务操作技能训练,使教学与报关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把培养适应于市场需求的报关人才作为教学的目标。
三、高职院校报关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涉及报关技能的专业课程较少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涉及到的报关技能培养都只是在国际贸易或国际货代课程中的设立的一个项目或章节,没有开设专门的报关实务等课程,因此,学生学到的报关知识大多都是较为浅显的,在报关工作岗位中实际需要掌握的技能无法得到深入的训练,对报关中的工作细节和操作流程不能进行系统的掌握。因此,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是满足不了日益激增的市场需求,和对报关员越来越高的职业素养需求。
(二)课程内容及教材教参更新不及时
报关行业的特点是以国家和海关的政策为导向,因此报关的相关专业知识更新很快,课程的设置必须随着新的政策和形势而变化。比如全国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被取消,进入这个行业的职业资格限定被降低,但是不代表整个行业对于报关员的要求降低,反而对于企业来说筛选报关员的唯一资质取消了,他们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进行更加严格的考核,那么作为高校在教学中并不能因为资格考试的取消而放松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例如2018年海关采用新的报关单模板和实施新的报关单填写细则,但是很多教材中的报关单模板和填制规范还沿用旧版。还有外汇核销单的取消、通关作业无纸化等新的海关政策都对报关人才培养和报关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根据新政作出更新和调整,导致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是脱节的。
(三)校企合作无法落到实处
由于报关行业的特殊性,报关员必须在海关进行备案注册才能进行报关,并且报关员的业务技能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货物进出口的效率,因此,报关企业一方面不可能完全的将报关业务交给实习学生去完成;另一方面,报关企业对于实习生的接纳力也是非常有限,即使愿意也无法批量接受学生进行实习。因此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真正接触到报关最真实的业务技能需求,校企合作往往浮于表面,没有达到实质性的实训目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在校企合作中得到真正锻炼。
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形势下高职院校报关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在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的形势下,优化了通关的流程、简化了通关的程序、节约了通关的成本,但与此同时对报关企业和报关员的要求却提高了。报关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对报关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从而利用不断提高的业务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作为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使命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法来适应行业的发展。
(一)基于报关岗的职业技能进行课程设定
课程的定位与设计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在课堂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报关行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设计一个既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报关理论基础,同时又能掌握报关实操技能的课程是设计的核心所在。在海关通关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和行业需求调研,了解目前市场及行业对于报关人才的技能需求。课程整体的设计思路应以市场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基于报关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使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相结合,教学情境与工作场景相结合,构建报关岗位为主导、以报关工作技能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中重点突出专业的实用性、可持续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职业规划能力。
(二)建立專业建设专家委员会指导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以及课程标准的制定时,成立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向一线企业专家了解“全国通关一体化”政策实施以来本地报关企业、国际货代行业和整体市场对人才需求情况,共同商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的培养真正适应于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使人才实现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良性循环。也使整体的课程建设具有理论依据,使课程的设定依托于行业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而不是跳脱于政策和行业之外。
另外,要积极邀请报关一线和外贸专家来指导教学,特别是实训教学,结合最新的政策形势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实训教学效果。老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政策知识和操作方法。
(三)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和方法服务于学生和教学内容
对于课程的实施就是选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堆叠,而必须是服务于学生和教学的。对于报关这种专业性强和难度较大的课程,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来针对性的选取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不是随意的照搬和套用。特别是报关新政实施以来,行业对于报关员的业务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课程的教学和实施中,必须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学情做到对症下药,针对重难点内容做到逐个击破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例如,现在的学生都好动、爱玩,那么在报关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VR设备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玩起来,在仿真的报关场景中,根据各自的角色,像玩游戏一样掌握报关的技能。比如报关单的填制是报关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可以结合录制微课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观看,还可以在课后根据视频反复训练相关技能。
(四)基于海关新政及时更新课程知识体系
结合当前通关一体化的大形势,报关的流程和要求、以及报关单的填制规范等都有很大变化,因此报关教学体系要及时的、不间断的更新。例如现在报关员资格考试已经取消,行业的需求和海关的政策都变化较大,但大多数学校教材还是沿袭以往报关员考试用书的内容,内容和政策的更新都不及时。应该选用当前新形势下实用的报关教材,或者自行编纂教材,在充分整合报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合当前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政策,导入真实业务作为案例,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另外,对任课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报关工作受政策影响大,涉及面又非常广,一旦国家的宏观政策作出任何调整,都可能影响报关行业。因此,专业教师不仅要能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动,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作出更新和调整。
五、总结
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推进,给外贸从业人员特别是报关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对高职院校的报关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当前全国报关的新形势谈起,结合现下报关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面临的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适应新形势的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来促进报关行业新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对报关人员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骆炳玲.从学生就业探讨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2]华阳,通关一体化形势下高职院校报关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
[3]谢梦琴,基于“应用型人才”需要的高职院校报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4]李丽,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
[5]滕颖.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6] 杨建国,周芬.十八大以来海关新政对报关行业人才培养的影响[J].商情,2015,(49).
(作者单位:民办四川天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