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车应用的变速箱吸滤器吸油口位置分析
2019-10-21王璐
王璐
摘要:如何有效防止吸滤器吸入空气,需要一个合适的吸滤器吸油口的位置。这个位置,从整车应用的角度来说,在各个工况下都能吸入油液,且仅能吸入油液,即要求在整车各个工况下,吸油口均淹没在油液面以下。根据这个原则,通过仿真和试验的手段,即可确认最优的吸油口位置。吸滤器吸油口的位置十分重要,它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的功能。一个错误的吸油口位置,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变速箱功能的失效。本文基于整车应用的工况,阐述了如何确认吸滤器吸油口位置,总结了相关仿真和试验的方法,对吸滤器设计及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整车应用;变速箱吸滤器吸;油口位置
自动变速箱中吸油过滤器吸油口处无法吸入足够的油液,将导致液压系统的主油路压力发生较大的波动,无法提供的足够压力来满足档位的切换以及离合器的接合/释放等。正确的吸油口位置需要保证变速箱在油液面发生变化(上下坡、左右转弯、急加速、急减速等工况)时,吸油口均位于油液面以下,能够为液压系统提供足够的油液,防止压力不足引起的功能失效,如动力不足、动力中断等。
1吸油口位置的静态仿真分析
1.1概述及原理
吸油口静态仿真分析,是模拟变速箱油液在整车极限工况下的姿态和分布,通过组合各极限工况下的油液分布,找出公共的油液区域。这个公共的油液区域,即为吸油口的正确位置。
1.2方法及步骤
1.2.1输入条件确认
静态仿真的第一步,需要确认仿真的输入条件,这个输入条件包括两方面:
(1)整机主要零部件的数模:
包括壳体、液压模块、离合器、差速器、吸滤器、油泵以及处在变速箱中下位置的齿轴总成等数模。
(2)整车的水平姿态及极限工况:
整车的水平姿态是指变速箱在整车水平状态下的姿态;整车的极限工况是指整车在加速、减速、左转弯、右转弯的极限加速度。
1.2.2建立分析模型
静态仿真分析采用了CATIA软件中的创成式外形设计,主要通过各种曲面的操作进行分析。
(1)提取曲面
在CATIA中打开壳体、液压模块、离合器、差速器、吸滤器、油泵以及处在变速箱中下位置的齿轴总成等数模,提取各零部件的表面(壳体提取内轮廓表面)。
(2)曲面結合
将各个零部件的曲面,按照装配关系,结合形成一个整体闭合曲面模型,
(3)曲面切除及建立分析模型
根据分析需要,切除闭合曲面中多余的部分,再将切除后的闭合曲面进行包络,形成包络实体,这个包络体便是分析所需的分析模型。
1.2.3分析油量及整箱油量的确认
(1)分析油量的确认
分析油量是指会随着整车运动状态而发生变化的这部分油液,通常是在主壳体内,由齿轴件的润滑需求确认。根据《液压设计手册》要求,齿轮飞溅润滑齿轮浸油高度最好保持在1/3—3倍齿高(最大齿轮齿高),据此可以确定整车水平姿态下的油液面高度,已此油液面切割分析模型,留取下半部分,这部分即为分析所用的油液,测量其体积可得出具体油量V1,如下所示:
(2)整箱油量的确认
分析所用的油量仅仅是整箱油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油液始终填满腔体,不随整车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测量出这部分填充油量V2,与分析油量V1相加,即为整箱所需的总油量V,即V=V1+V2;
1.2.4各工况油液分布静态分析
(1)工况转化
将分析输入中的各个整车工况,转化为软件分析中可以使用的参数。在这里是将加减速、左右转弯的加速度转化为油液面的倾角,转化的原理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
(2)各工况的分析
各工况的分析方法大同小异,这里以急减速工况为例进行分析。假设急减速的加速度为a,根据公示转化出的角度为α。首先在变速箱中确认整车姿态的水平面,然后在水平面基础上进行翻转,翻转角度为α,再利用翻转后的平面切割分析模型,留取模型的下半部分。通过调整切割平面的位置,使切割后的模型体积等于分析油量V1,此时所显示的状态即为急减速工况的油液分布状态。其余工况的分析方法相同,参照此方法继续分析急加速、左转弯、右转弯的油液分布状态。
1.2.5吸油口位置确认
组合各工况下的油液分布状态,会得到一个油液的公共区域,这个就是静态仿真分析的结果,即吸油口所处的位置,
2吸油口位置的动态仿真分析
2.1概述及原理
吸油口动态仿真分析,是模拟变速箱油液在整车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模拟整车的各个极限运动工况,找出油液始终存在的区域,这个区域即为吸油口的正确位置。
2.2方法及步骤
2.2.1输入条件确认
动态仿真更进一步模拟实际工况,需要更多的输入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整机及所有零部件的数模;
(2)整车的水平姿态及极限工况:
整车的水平姿态是指变速箱在整车水平状态下的姿态;整车的极限工况是指整车在加速、减速、左转弯、右转弯的运动参数曲线(v-t曲线);
(3)变速箱油液的参数:包括粘度、密度、体积。
2.2.2建立分析模型
动态仿真分析采用了专用的PreonLab软件,是一种高效快捷的CFD仿真软件。分析模型的建立有如下几个步骤:
(1)导入几何模型:
可直接导入stl格式的几何数模,修改软件相关参数,即可在PreonLab中生成分析所用的几何模型。
(2)定义运动规律:
主要定义内部旋转件的旋转方向以及转速,以及整箱的运动曲线。
(3)设置求解器参数
包括设置变速箱油液的参数、运动边界的参数等等。
2.2.3動态分析及吸油口位置确认
根据已建立的分析模型进行CFD仿真计算,得出动态的油液分布状态,这个就是动态仿真分析的结果,如下所示:从动态过程中,截取其中极限状态的油液分布情况,综合所有极限工况,得出一个始终充满油液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吸滤器吸油口的正确位置。
3试验验证
完成吸油口位置设计后,通过整箱台架及整车道路试验进行进一步设计验证。
3.1整箱台架试验
利用倾斜翻转台架,将整箱前、后、左、右翻转不同角度,实现油位的倾斜状态,控制台架电机输入转速,对不同温度、转速以及倾斜角度下的系统主油路压力进行采集监测。对各工况下采集到的主油路压力进行分析,若主油路压力波动均在满足系统要求的波动范围内,即表示各倾斜工况均能够吸入足够的油液用于建立系统压力,否则表示吸入空气。
3.2整车道路试验
吸油口位置的整车验证,整车的验证直接在整车的状态下,进行加速、减速、左右转弯工况的验证。与台架试验相似,同样以液压系统主压力的表现来判断吸滤器是否发生了吸空。在这个阶段,考察的已不仅仅是吸滤器吸油口的位置,同样还有整机的加油量,软件的策略,整车的驾驶体验等等。
为了保证整车形式过程中,在各种极限工况下均不会产生吸入空气的现象,整车道路试验按照以下工况进行:试验过程中采集包括车速,油门开度,刹车开度,整车温度以及整车加速度等信号,在加减速过程中尽可能快,使整车达到较大加速度,即保证油液变化幅度尽可能大。对各工况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速度突变即油液面发生剧烈变化过程中,液压系统主油路压力波动量是否在正常波动范围内,超出正常范围即表示吸入空气导致无法提供足够油液建立系统压力。
4总结
在吸滤器吸油口位置分析确认的过程中,这些基于整车应用工况的仿真和试验方法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在设计初期,可以利用静态仿真提供吸油口位置的设计输入;在设计后期,可以通过动态仿真验证吸油口的位置是否合理;在设计试验验证阶段,可以通过台架试验确认吸油口位置;最后直接在整车环境中验证吸油口位置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成.CATIAV5从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
[2]詹熙达.CATIAV5R20曲面设计实例精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