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019-10-21吴海龙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成员评价课堂

吴海龙

课程实施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各级各类课堂中出现。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何落到实处?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又如何提高?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就自己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与体会和大家谈一谈: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能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则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 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教学内容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真真实现自主学习。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质疑才能引发思考、才能进行探索、才能进行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要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世上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不论在兴趣爱好、组织能力上,还是性格、智力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将这些学生进行合理搭配,鼓励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每个小组要集全体成员的意见,为小组取一个有意义的组名,组名要健康向上,有一定的寓意,通过取名,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几个人是一个小集体,产生荣辱与共的思想。

我们班共有50人,我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一般6-7人为一组。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良好的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所以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让组员推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生做为组长,负责组织组内的学习活动,协调组内气氛,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小组氛围。组员必须密切配合组长进行小组活动,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小组合作任务。但是,组长不能采用终生制,要定时进行轮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这就与小组学习的宗旨背道而驰了。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的、流程,让学生知道我要学习什么,我要怎样去学习,我要学会什么。

三、教师要参与合作,巧妙指点,重视让学生打开话匣子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有独立的思想,共同合作,展开讨论,小组成员要各抒己见,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实现信息在集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无限乐趣。同时还教给学生互动合作的方法。如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小组同学在遇到争论有疑问的问题马上向老师进行请教,这样可以建立师生互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或者,在小组展示时,上台的学生只是一个主持人,他可以将本组的成果分工给本组的成员分别展示,也可以让其他组成员提出问题,对该组的任务进行检查。这样既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又便于老师和学生之间评价学习效果。

四、小组汇报交流时,教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要否定教師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各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引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疏导疑难,合作交流。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理解时会出现困难,或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及时总结评价,把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享成功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让今后的学习进行得更加顺利。

我们建立评价机制,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法,根据课堂表现和得分情况评选出“先进小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等,进行适当的奖励。在生生互评活动中,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中肯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及时作出评价。除了老师的肯定,更重要是组内成员热情的鼓励。通过小组评价,共同进步。

在合作中让学生既体会到老师的艰辛,又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全体参与,使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中增强信心,在实践中相互提高,增强集体观念和团结合作意识。继而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组中的每个学生学习才能获得成功,从而树立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信念。

总之,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的有计划地训练指导,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初步形成的前提下,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合作方式进行培训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合作精神,为学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

猜你喜欢

成员评价课堂
欢乐的课堂
两只挂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家的新成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写字大课堂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