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2019-10-21任权郑丽丽

健康前沿 2019年3期

任权 郑丽丽

摘要: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倍他司汀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预后效果,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对症加倍他司汀治疗以及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肢体麻木消失时间、眩晕消失时间以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以及BA均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症状消失时间

后循环缺血即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缺氧,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症,患者有肢体麻木、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眩晕”范畴,以中老年居多,基于疾病的反复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状况[1]。针对此类疾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是治疗预后效果一般。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例,总结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3月-2018年10月,总计8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2)患者有肢体麻木、眩晕、耳鸣等症状表现;(3)患者知晓用药方案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认知、意识障碍患者;(2)严重肢体障碍患者;(3)合并全身性疾病患者;(4)有新发脑出血以及脑梗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各40例。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6岁,均值(54.5±6.5)岁;病程1个月-1年,均值(5.5±3.5)个月。试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75岁,均值(55.2±5.3)岁;病程1个月-1年,均值(5.6±3.7)个月。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倍他司汀口服12mg/次,3次/d,連续用药2周。

试验组:倍他司汀用药方法与参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连续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

记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BA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1.4效果评价标准[2]

治愈标准——患者眩晕等症状、体征消失,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正常,生活不受限。

显效标准——患者眩晕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系统改善,日常生活受轻度受影响。

有效标准——患者症状、体征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系统均有改善。

无效标准——以上3项标准未达到。

1.5统计学方法

经SPSS19.0计算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实验指标数据。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形式展开,X2检验;症状消失时间、BA血流速度以形式展开,t检验。统计学结果P<0.05,证明患者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效果比较

试验组、参照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效果见表1,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经统计学计算,X2=4.1143,P=0.0425。

2.2不良反应比较

2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用药后有轻微恶心呕吐表现,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无严重用药不良反应。

2.3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试验组、参照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眩晕消失时间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P<0.05。

2.4RA变化比较

试验组、参照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期间RA变化情见表3。治疗后RA经统计学计算,P<0.05。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情况有常见性,患者头晕、多个器官麻木情况明显,导致正常意识受限、步态失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健康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较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所以治疗上需进行扩张血管、改善缺血以及微循环等干预。养血清脑颗粒药物组成部分包括元胡、川芎、当归以及白芍等,诸药联合有养血、改善微循环等效果,在增加脑部血流量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眩晕等症状改善,整体上提高治疗效果[3]

结果显示:试验组、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vs80%)、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RA结果比较,P<0.05。和刘晓君,文果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5.0%,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4]

综上所述,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预后效果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周爱梅,周玉林.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1,26(16):1447-1449,封3.

[2]王利民,郏淑珍,林莉等.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0,22(8):164-165.

[3]张金荣.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61-62.

[4]刘晓君,文果.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