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参和胃丸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2019-10-21胡晓乐丛瑽梁玲
胡晓乐 丛 瑽 梁玲
摘要:目的 探讨柴参和胃丸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27例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和研究组114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柴参和胃丸,疗程均为14天。治疗前后评价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与不良反应,采用PRO与SF-36调查量表分析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AS与SDS量表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95.6% VS 87.0%)与内镜疗效(92.1% VS 80.0%)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PRO、SF-36、SAS及SDS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柴参和胃丸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对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不良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柴参和胃丸;胃热型慢性胃炎;研究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反应,发病率居胃病之首,青壮年多见。临床调查结果显示[1],慢性胃炎病因复杂,受到酒精、烟草、药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神经精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治疗方面遵循个体化原则,以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为主。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2],慢性胃炎属于“痞满”、“胃脘痛”的范畴,《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根据辨证分型将其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阻证,其中肝胃不和证又分肝胃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本研究中,胃热型慢性胃炎即包括肝胃郁热证和脾胃湿热证,采用自制中药方剂柴参和胃丸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7例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均来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消化内科门诊。男105例,女122例;年龄22~51岁,平均(35.6±10.2)岁,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189例(83.26%)。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和《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的診断标准[4],且符合以下条件:①3个月内没有应用与本研究相关的药物;②自愿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不合并消化道溃疡及出血;④无恶性病变;⑤无糖尿病、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和神经精神疾病;⑥无妊娠和哺乳。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研究组1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身体质量指数等资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方案,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和枸橼酸铋钾(0.3g/次,4次/d),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予以铋剂四联方案,即在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基础上加服甲硝唑(0.5g/次,3次/d)和四环素(0.5g/次,4次/d);研究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临沂市中医医院自制中药制剂--柴参和胃丸(9g /次,3次/d),(主含柴胡、党参、陈皮、黄芪、茯苓、枳壳等15味中药)。两组疗程均为14d。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4],肝胃郁热证有两项主症(胃脘灼痛、肋间胀痛)和5项次症(心烦易怒、口干、反酸、大便干燥、口苦);脾胃湿热证有两项主症(脘腹胀痛、身体困重)和4项次症(口臭、口苦、纳呆、乏力倦怠)。每种主症有无、轻、中、重,计为0、2、4、6分,次症计为0、1、2、3分。
1.3.2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判定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0%;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40%≤疗效指数<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疗效指数<40%;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胃镜疗效参照《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5]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胃镜下黏膜出血、糜烂等病理表现基本消失,或尚存在轻微症状;有效:内镜下病理表现有明显改善;无效:内镜下病理表现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1.3.3 生活质量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评价量表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量表。PRO量表包括全身状况、消化不良、反流、排便、社会、心理6个维度35项指标的评估,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SF-36量表为常用的医疗结局量表,包含了对日常生活、健康状况、心理状况及家庭功能等的综合评价,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3.4 焦虑抑郁状态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态。这两个量表均含20项条目,每个条目分为好少、有时、经常和持续4种状态,计为1、2、3、4分。分数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连续型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分类型变量以构成比或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评分和疗效指数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疗效与不良反应
研究组临床疗效(95.6% VS 87.0%)与内镜疗效(92.1% VS 80.0%)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3、表4。治疗过程种,研究组发生5例胃肠道反应,1例皮疹,2例肝酶升高,对照组发生2例胃肠道反应,2例肝酶升高,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9% VS 3.54%,χ2=1.993,P=0.158)。详见表2、3。
2.3 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两组PRO量表和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O量表和SF-36量表评分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4 焦虑抑郁状态
治疗前,两组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分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将其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食欲缺乏、腹胀、反酸、贫血、消瘦、腹泻等,常常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恶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家庭和工作。病因复杂,最常见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次还有刺激性食物、药物、胆汁反流、X线照射、环境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和生活不规律等。
柴参和胃丸为临沂市中医医院自制,由15种中药组分组成,主要成分为柴胡、党参、陈皮、黃芪、茯苓、枳壳等。柴胡为疏肝解郁之良药,具有和解表里,升阳举陷之效,为临床治疗郁症的常用药,也是肝胃不和型胃炎的常用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对促进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胃动力具有积极作用。党参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党参提取物对胃黏膜损伤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陈皮与枳壳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是开胃促消化的良药,自古用于痞满诸症的临床治疗,现代研究还证实陈皮对促进消化不良的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排出有正向作用。黄芪补中益气,茯苓利水渗湿,两者配合使用可达到通达气机,利水通淋之效,对除湿热有积极作用。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4]倡导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等方面综合评价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此为依据,对比观察柴参和胃丸的应用效果。从整体疗效来看,研究组临床疗效与内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相仿,安全有效。黄少珍等[6]联合应用左金丸和小柴胡汤佐治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有效率从76.7%提高到95.3%;张强等[7]应用和胃运脾汤佐治肝胃不和型胃炎,有效率从80%提高到97.14%。本研究发现柴参和胃丸对改善肝胃郁热型和脾胃湿热型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积极作用,临床有效率从87.0%提高至95.6%,内镜下有效率从80%提高至92.1%,与上述学者的报道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以下创新点:1.柴参和胃丸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2.柴参和胃丸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等同于国内其他中药方剂,是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的新方剂。因此,柴参和胃丸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金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特点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2):123-124.
[2] 方绪胜.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11):2138-2140.
[3] 房静远,杜奕奇,刘文忠,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7,22(11):670-687.
[4] 张声生,唐旭东,黄穗平,等.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7):3060-3064.
[5] 于中麟.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02):4-5.
[6] 黄少珍.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43例[J].广西中医药,2016,39(06):48-49.
[7] 张强.和胃运脾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不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0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