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耳炎并非耳朵都流脓

2019-10-21徐建芳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咽鼓管中耳中耳炎

徐建芳

【中图分类号】R681. 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16-02

壮壮还不满1周岁,但是近几天频繁发烧,在进行1周的感冒治疗后,还是在晚上啼哭,并经常用头摩擦枕头,用手抓耳朵,还时不时的流鼻涕,鼻塞。甚至在晚上睡觉时还会打鼾,这时壮壮妈有些担心,多天的感冒治疗不但没有改善症状,还使壮壮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于是,壮壮妈带儿子去大医院检查,医生在询问病史和检查耳道后,确诊是中耳炎,需要尽早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耳聋。这使壮壮妈很疑惑,她问医生:为什么患上中耳炎,但是耳朵没有流脓呢?医生向其解释:多数中耳炎患者多会出现耳朵流脓症状,所以就诊及时,治疗效果也好,但是也有中耳炎患者不会出现流脓表现,它的发病率为5%。这种中耳炎类型多是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率很高,治疗时机也不好把握,所以很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这使壮壮妈有些恐慌,她完全没想到未流脓的耳朵还能患上中耳炎。

1 中耳炎的病因是什么?

中耳炎是鼓窦、鼓室或乳突气房等中耳组织中的部分结构或是整个结构发生炎症。病因主要是中耳黏膜发生细菌感染情况,出现炎症反应。感冒后,鼻部和咽部的炎症蔓延至咽鼓管,会使管腔或是咽口的黏膜发生肿胀和出血表现,导致纤毛的运动障碍,进而导致中耳炎。其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球菌等。常见病因还包括鼻涕中的细菌与病毒进入到咽鼓管中,使中耳部位发生炎症。或游泳时,水经由鼻咽部直接进入到中耳部位;外伤因素使鼓膜穿孔;婴幼儿的吃奶体位为仰卧位;吸烟或吸二手烟;长期使用耳机等。

2 耳朵流脓的中耳炎疾病类型是什么?

中耳炎出现流脓症状的疾病类型是化脓性中耳炎,其包括急性与慢性中耳炎。前者的致病原因是化脓性细菌的严重感染,症状是流脓和耳痛。儿童患者会出现发热或呕吐等症状,并发症有脑脓肿等颅内疾病,也可能导致迷路炎等疾病。后者是指中耳部位的骨膜、中耳黏膜或是骨质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是极为常见的类型。并发症既包括颅内疾病也包括颅外疾病。症状是①耳痛:主要表现是耳朵深部有痛感,并日益加重,如刺痛或跳痛,向牙齿或是头部呈放射状疼痛。在咳嗽或做吞咽动作时症状会加重,严重者出现睡眠障碍。一旦鼓膜穿孔,痛感便会明显减轻。②全身症状:成人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乏力、发热和畏寒,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情况。儿童患者的症状较重,伴有腹泻或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旦鼓膜穿孔,症状同样会减轻。③耳朵流脓:流脓是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耳朵会流出纯脓性、黏脓性或是黏液物,多数脓液不伴有异味,性状较稀薄,但是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异臭味。④耳聋:中耳炎的发病部位多是单侧耳朵,所以耳聋的发现几率低,多是传导性耳聋,并非实质性耳聋。⑤耳鸣和听力下降:疾病早期,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耳闷,然后听力开始下降,并出现耳鸣症状。如果耳痛症状明显,便会伴有眩晕感。

3 中耳炎不流脓的疾病类型与处理方法是什么?

中耳炎主要由耳咽管病变导致,中耳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内部有较多空气,它们会被中耳的内黏膜吸收,再输入新空气,保持外界和中耳腔中的气压平衡。感冒、鼻窦炎或是咽炎等疾病和鼻息肉或鼻甲肿大等机械阻塞会使中耳腔中的空气量不足,只被吸收无法补充,使中耳腔形成负压,进而导致水肿或淤血,使耳膜内陷,发生中耳炎。婴幼儿的中耳腔与耳咽管处于水平状态,发生该病变的几率高,称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卡他性中耳炎的主要类型,危害性极大,会导致听力下降和耳聋,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种疾病的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其会使咽鼓管严重阻塞,形成中耳负压,导致鼓室内黏膜严重肿胀和充血,使液体直接漏出,导致中耳内存有积液。其可发病于儿童或是成人,但是儿童的耳部生理结构更特殊,咽鼓管的实际直径只是成人的一半,再加上免疫力低,所以发病率更高。在患上中耳炎以后,疾病早期并不会出现症状,听力水平也正常,但是在长时间患病后,就会发生传导性耳聋情况,此时的听力水平开始下降,耳朵中有明显的闷胀感,并且会出现耳鸣情况。成人或是年龄稍大的儿童患者会主诉为耳朵闷,感觉有东西塞进耳朵,并且耳朵里面有嗡嗡的声音。但是小宝宝则不会主诉,只通过哭闹、抓耳朵或是用头摩擦枕头等方式表达不适。莫名发热和打鼾也是中耳炎的判斷标准。

该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鼓膜观察,若鼓膜内陷,光锥变形、缩短或是消失,且锤骨柄发生后移或上移,锤骨外突,则可初步判定为该病。拔瓶塞声也可以诊断该病,方法是将瓶子紧压耳屏,迅速离开,如果耳朵有拔瓶塞声音则为患病。听力检查能够通过相关实验评测传导性耳聋,判断听力的损失程度。CT扫描能够利用中耳系统的密度显影判断病情。

如果能够尽早发现这种疾病,并进行科学处理,患者的听力能够完全恢复,但是治疗时机过晚,疾病发展至严重时期,中耳长时间处在负压状态,就会使中耳内部的积液极为粘稠,并和耳膜发生粘连,若粘连上听骨,就会导致听力永久性下降。腺样体肥大和鼻孔阻塞等都会导致咽鼓管压迫,进而引发咽鼓管的生理功能严重障碍,也会导致该病。所以,在发现腺样体明显肥大后,应该到耳鼻喉科进行耳镜检查和体格检查,并接受声导抗测试,以确诊疾病。确诊后,听力未下降患者可以继续观察三个月,因为有自愈病例。但这三个月里应该注意声阻抗和鼓膜复查,若病情减轻,则无需治疗。对于听力下降的患者应该遵医嘱用药,定期评价药物效果,促进听力恢复。它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消炎药,向鼻内滴收缩血管的治疗药物,目的是促进耳咽管口部位的黏膜收缩,使管口变大,输入空气,保持中耳压力平衡。积液多时,应进行耳膜穿刺治疗,将积液抽吸出来,再进行耳咽管通气处理,避免耳膜粘连。同时辅以高负压吸引治疗,能够保证疗效。此外,应该积极治疗耳咽管功能性疾病,提高中耳炎的根治性。

在大众认知中,中耳炎的病因是耳朵里进了东西,这种情况导致的中耳炎会出现流脓症状,就诊率高,治疗也及时。但是还有其他类型的中耳炎并不会出现流脓症状,如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疾病不会伴有流脓症状,但对听力的危害性较大,严重者会耳聋。当患者出现耳闷、耳朵有堵塞感、低调耳鸣等症状时,则考虑是该病,需要进行耳鼻喉全面检查。对于婴幼儿而言,若原因不明的多天发热,并伴有用手抓耳朵等表现,也可能是该病,可及时就诊。

猜你喜欢

咽鼓管中耳中耳炎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治中耳炎要训练咽鼓管功能
耳痒耳鸣小心得了中耳炎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
观症状,知病情
鼻子塞了,缘何耳朵受累
听不清,嚼软糖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
婴儿中耳炎与喂奶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