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合研究
2019-10-21刘海英
刘海英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育中,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外,对于人文教育的恰当渗透也给予了足够重视。对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从整体上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来对高中地理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做出深入研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文教育;融合探究
前言
地理教育本身就承担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人文素养培养的情况。因而为了将高中地理在完善人文教育上具有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应从不同角度来完善地理教学的人文教育目标,全面挖掘人文资源,进而来为教育环节、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保障。
一、基于地理学科特点来挖掘人文元素
地理作为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学科,要想进一步优化其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就必须要对其包含的人文元素做出深入挖掘,且要做到与具体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相适应。比如,很多地理知识和内容都可以基于当地地理环境特点来进行讲解,可以基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点与联系并将其与教材知识相融合来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为此,教师应对本校学生基本发展情况做出综合分析与准确把握,并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中,基于校本原则来着手,体现出与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的密切联系,围绕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一系列人文信息的充分挖掘。如,与城市化相关的知识内容,城区的学生一般都会将城市变大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视为重點,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讲,一般都比较重视“被城市化后”现有生产、生活方式做出的具体调整[1]。
二、完善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来讲,为了取得理想成果,应真正确保人文精神可以在地理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合理渗透。针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完善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的树立,基于此来优化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在进行一些地理风貌、人文特点相关知识点的具体分析中,就可以着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手,以此来实现对人类、地球相互作用行为的发生做出透彻理解,并对人类行为的正确与否做出准确判断[2]。
另外,在开展各项地理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细致讲解来进一步优化学生人素养培养,为正确人地观念的渗透创造良好条件,以确保学生能够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产生正确认识。比如:某教师在讲解环境资源方面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怎样进行自然资源保护,怎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什么能源善于新型能源,以及优点都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大多数学生对环境保护这一问题都不陌生,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讲,在小学、初中一般都接触过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引导,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与之相关的内容、主题。因此,为了对其相关主题教育做出深入探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实现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入研究与透彻理解,这样既有助于授课内容、环节的丰富与优化,也能够从整体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倡导和谐地理教育
创新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关键组成,同时也是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对于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上,除了要重视基础地理学科知识的讲解之外,对其创新思维、创造力的进一步拓展,以及终身学习意识的科学培养也要给予足够重视,以确保学生可以掌握更新颖、丰富的,可以全面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懂得怎样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判断与处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从整体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目标[3]。
另外,还要重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组织,其中除了宏观、微观世界等方面的创新探究之外,还要涉及到与人内心潜在意识创新方面的探究分析,是具有加强新颖性又非常实际的一个重要路径。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完善探究式教学法的灵活引用,为学生发散思维的科学培养创造良好条件,进而使得学生在面对各类疑难问题时,可以凭借现有知识经验与自主能力来给予妥善解决。对于高中生来讲,其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往往都离不开体验方面的有力支持,在各种探究体验中,学生可以积累更新颖、丰富的直观感受。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教师应准确把握各种契机,灵活引用自主探究等新颖教学形式,充分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各方面潜能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一定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高中地理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应注意的事项
一是,地理教师应充分重视起人文教育,且能够在各项教学实践、备课工作中,实现对地理学科知识、人文教育契合点的全面挖掘与积累。同时,要做到紧紧围绕学生各阶段发展需求来对融合点做出恰当调整,以此来促进教育针对性的显著增强。
二是,地理学科知识、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要体现出对内生性原则的充分考虑,简单来讲就是有感而发,严禁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机械说教、形式化探究的教学氛围当中。
三是,在具体融合中,教师要真正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自身感染力的充分发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教育实效性的显著增强。另外,人文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渗透,要想取得理想成果,就要避免长篇说教的情况,要真正做到点到为止,发挥出理想的点睛之笔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地理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才能够将其融合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地理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将重点放在了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上,很少会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导致很多学生都逐渐形成了重智轻德的思想。所以,为了给高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学中的各种优势、条件,进一步优化人文教育的恰当渗透,以此来促进高中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给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爽. 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 杜志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合性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2):21-23.
[3] 吴少惠.人文教育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J].文教资料,2012(0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