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9-10-21邱伟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操作能力措施小学数学

邱伟敏

摘  要:现阶段小学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越来越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并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能力;措施

引言:

小学数学主要围绕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其实践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生活中探究数学,并会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开拓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实验的方式和探究的精神学习数学。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小学数学很少需要学生亲自操作学习,数学课堂一般都是以静态课堂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给学生安排课下习题,巩固学生所学,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和小学生都保留着原有的思维方式,不愿意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1]。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材与动手操作相结合,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自行探究。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方式,给小组分配动手操作任务,通过小组学习,共同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钟表,然后将时针、分针拨到不同的位置,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观察,学会认识时间。最后,教师要学会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讲明操作要点,同时还要走下讲台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操作任务。

2.紧密结合教材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要点,但是教师要以教材为主要目标,在分配操作任务时要紧密結合教材,并根据教材要求,设计动手操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研读教材,找出教材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其次,教师要研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仅仅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反思,能够有所体会。最后,教师要用举一反三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2]。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两支木棍和铅笔,制作角。在制作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讲角的定义,让学生根据定义自行制作角,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作的不同类型的角,给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角的类型有哪些啊”“生活中哪里会运用到角”。角的制作比较简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制作角,但是教师要结合教材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要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所思考,进而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学校要准备好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喜欢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动手操作的过程比较轻松,对课堂的知识吸收的也比较快,但是由于许多学生准备不好操作所需要的教具,因此很多动手操作的任务就很难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复杂的教具,学校要统一进行准备和购买,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奠定硬件基础[3]。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学生需要制作钟表,制作钟表不仅需要圆盘,还需要各种数学贴纸、胶水、硬纸板等,所以准备起来比较麻烦,再加上学生准备的道具都不统一,因此也不利于教师进行统一教学。所以对于此类教具学校可以统一安排,给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为学生省去麻烦,让学生可以直接投入到学习之中,享受动手操作的乐趣。但是对于简单的教具,教师让学生准备即可,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自己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动手操作要适度

操作能力是小学数学的培养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不能什么都采用动手操作的方式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为了“操作”而“操作”,只要将数学课就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首先,大量操作会浪费时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其次,缺乏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习,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不会学习到新的知识,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适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中的操作实验。首先,对于可以直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不同让学生操作,直接讲解即可[4]。比如《混合运算》等掌握运算公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扎实的学好理论知识即可。其次,对于有探究性问题或者分情况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动手操作任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会学习到理论知识,还会锻炼其数学思维,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5.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要遵循适度原则,合理设计操作实验,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会军.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2017,20(20):70-71.

[2]  陈学文.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 东西南北:教育,2018(4):295-295.

[3]  郁燕华.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 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2017:23-23.

[4]  王静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 情感读本,2017,2(8)57-57.

猜你喜欢

操作能力措施小学数学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让科学制作成为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有效载体
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