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2019-10-21饶彬永
饶彬永
【摘 要】随着当代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设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矗立在城乡之间。对于建筑物来说,建筑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为了提高建筑的性能,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措施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的重要性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率不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载体,如果结构设计不能满足抗震设防标准的要求,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必然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土楼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结构的抗震设计,以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三大关键问题
2.1明确建筑抗震设计概念问题
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在不同程度地震作用下,对结构、构件、功能、设备损坏和人身安全的一般要求。为此,提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理念。在罕遇地震的抗震设计中,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增大建筑结构构件的界面尺寸并不是减小地震影响的唯一途径,最好的办法是使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能耗。抗震的主要途径是当地震波到达临时建筑物时,及时降低外部振动的能量消耗。因此,加强临建能耗是当前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虽然界面尺寸越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但结构尺寸越大,能耗越低,因此更容易产生脆性破坏。因此,应提高关键构件的抗震强度,尽可能保证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2选择合适的施工场地
施工場地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施工现场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在土质疏松、地震频繁的地区,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发生沉降和倾斜,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进行
2.3根据功能进行抗震设防分类
根据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将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分为四级。甲级建筑抗震要求最高。一般来说,这样的建筑对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比如三级医院的相关建筑在建筑设计时,就需要特殊的设防。乙类建筑物是与生命线有关的建筑物,其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而我们日常生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属于丙类,除了上述结构形式外,这些建筑被称为丁类建筑,抗震等级最低。一般为辅助建筑物或临时建筑物,如施工现场的施工棚。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可以有效地利用较小的经济手段,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有效措施
3.1优化抗震设计理念
鉴于我国地震区划图规定的烈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早在89号规范中,我国就明确提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概念,明确了结构设计的抗震设防目标。因此,一个好的设计理念最重要的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合理采用有效的概念设计理念,使结构设计成果经济、合理、安全、有效,这是保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3.2科学分析和选择施工场地和环境
建筑施工前,必须科学地选择施工场地和环境,因为其地理位置、地形、水文等因素将对建筑的抗震性能产生重大影响。设计方应充分调查施工现场和环境条件。如果发现该场地存在断层错动、沉降等问题,说明该场地属于危险区域,不允许在其上修建各种建筑物,因此有必要选择另一场地。对适宜建设的场地,应详细调查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并做好详细的调查记录,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3.3结合实际优选适宜的建筑结构形式
从整体上来看,建筑结构形式比较多样,常见的有砖混结构、框架剪刀墙结构、钢结构等,每种结构形式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其抗震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建筑物结构进行设计时,要选择匹配的结构形式,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其抗震效果。如果处于相同的条件下,砖混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其抗震性能要弱于混凝土结构,这主要是因砖混结构是以砖砌体作为主体承重材料的,而砖砌体易破碎,而且其自身重量大,一旦发生地震,就容易受到破坏。而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作为主体承重材料的,其墙体采用的是轻质填充材料,整体自身重量小,因而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国外大多采用钢结构的形式,因为钢结构生产、施工都比较方便,而且钢材质具有优良的抗剪、抗拉、抗压性能,强度与延展性也极佳,采用钢结构的建筑物,其使用寿命可超过百年。钢结构的建筑物还具有良好的环保型、可循环利用性及抗震防火性等。
3.4建筑原材料选择科学合理
对于建筑整体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中,材料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最普遍的材料是钢筋材料,因此钢筋材料的质量对于建筑物整体的抗震性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实际的施工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施工材料的选择,在进行钢筋材料的选择过程当中,需要对钢筋材料的韧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钢筋的受力方向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考量。再进行其它的施工材料选择,以及采购时需要保证材料的抗震性能良好,而且对于整体工程来讲不会增加施工成本,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发展,能够拥有持续动力。
3.5隔震以及消能减震设计科学合理
在进行实际的结构减震设计工作时,能够发现当地震等级为7级,是建筑结构所能够承受的地震作用和5.5级地震烈度所产生的破坏程度相当,在此情况下,建筑结构仍然在弹性范围之内进行工作。在隔震以及消能减震设计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内容,第一,在进行地基以及建筑场地的选择过程中,需要保证地基的密实性高,并且地基的稳定性要强,使地震对建筑的作用能够大大降低。第二,建筑结构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隔振系数也不同,所以进行实际设计工作时需要根据真实情况来进行隔震支座的选择。第三个镇以及抗震的相应构件选择,需要根据材料的延展性来进行考虑,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所产生的损坏以及破坏程度。现如今我国在消能减震以及隔震方面的实际应用已经很多,并且大多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在现代化建筑业快速发展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显得越发重要,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充分重视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加强国家抗震各类规范的学习,充分考虑结构概念设计的理念,针对不同场地类别、及抗震的有利与不利地段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并熟练运用各种结构计算分析软件,如PKPM、YJK等,对抗震设计进行全面分析,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保证抗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推动建筑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晶晶,王呈志.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4):66-67.
[2]余珍.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8(07):33-34.
[3]杨慧.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30):83-84.
[4]李静.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J].江西建材,2018(01):16+19.
[5]李想.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7(02):38-39.
(身份证号码:45092219860704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