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科学观察的指导

2019-10-21马策策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教师

马策策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科学工作者的探究过程,发现科学探究的乐趣。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主体地位要求的体现,能够实现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行为是尤其必要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师;科学探究活动;科学观察

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摒弃,教育者更加重视对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因此教育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实际工作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实施效果,与教师在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方法密切相关。基于此,要探讨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方法,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明确具体问题

通过科学探究,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既实现了对探究过程的追求,又达到了与结果的统一。所以,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效果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想做到指导方向的准确,就应明确此次探究的具体问题,然后根据探究活动中的主要因素,考量和控制变量。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电》相关知识的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学生寻找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时教师必须控制变量,保持电阻、电流与电压的三个要素中某一个或两个要素不变,要求学生探究这三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器材,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试验操作,并说出自己在试验中获得的知识及真理。这一观察和指导的过程,确定了整个探究活动的唯一目标:即探究物理学科中电阻、电流与电压三者的关系。在这一具体问题的引导之下,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比如学生改变了三个变量中的两个变量,得出的结论有失准确性,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学生说:“你的实验中电阻、电流与电压中的两个要素都发生了变化,如何确定结果具体与那个因素有关呢?”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找出问题予以改正,既保留了学生进行此次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又避免了不必要错误的出现,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出电阻、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1] 。

二、设计探究“情景”

科学探究活动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教师的教育手段,其在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优势在于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感受到寻找知识、发现真理的乐趣。所以,要想使科学探究活动达到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目的,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方案设计阶段,要融入相应的探究“情景”。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进入到情景当中,完成学习活动。比如教师讲解《声音》相关的科学知识时,设计一个音乐演奏的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尺子、玻璃杯、敲击棒等工具,在多媒体设备前辅助创设一个音乐演奏的场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演奏出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这即是对科学知识的巩固与记忆,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2] 。

三、在生活事件中寻找学生的思维障碍,设计探究活动

学生处于身体与心理快速生长和发育的阶段,生活经验不足,对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存在好奇和疑惑,教师可以进行充分的观察,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寻找学生在生活中的思维障碍,并将其设计成探究活动。这种方式能赋予学生极大的探究动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是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效果的有效措施。比如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食盐能在水中溶解,但是水中的食盐达到一定量之后为什么无法溶解了呢?”然后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后,发现了水中食盐溶解的规律。教师再指导学生探究分离水和食盐的办法。教师的这种观察与指导方式,能够充分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行动,使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中发现科学知识,并寻找知识的答案,提高科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效果[3] 。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不仅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和真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也是探究活动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所以教师还要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观察与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然后自己动手创作,用作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班级中的一些学生对于大自然中飞行的动物感兴趣,教师就鼓励他们自主动手操作创造出能够飞行的物品,包括竹蜻蜓、飞机模型等。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体会与感悟科学知识,然后再教师的观察和引导下,发现自身的兴趣所在,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完成创造能力的提升[4] 。

又比如教师进行“滑轮”相关知识的教学时,首先与学生回顾滑轮的两种形式:定滑轮与动滑轮,然后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想学生发放实验器材,设计出能够省更多力的设备。学生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讨论与交流,利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善于观察和指导,鼓励学生更多的发现自身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这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在长久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5] 。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團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重科学观察与指导方法的实施,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开展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提高小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集体意识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亚丽.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观察记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 石蕾.幼儿科学探究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40-141.

[3] 刘玲玲.幼儿园小班教师科学观察活动知识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4] 韦冬余.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 王世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71.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五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节快乐》
在课堂生成中凸显教师引导作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点评教师:祁斌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