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渠清源于活水来

2019-10-21周文龙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课堂课堂教学

周文龙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应当是开放、活跃、平等、和谐又创新的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创建有活力的课堂,让语文从学科边缘回归学科主体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相长的环境中进步飞跃,使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课堂;高中生

语文作为一项母语教学和一门重要学科,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在高中应试考试中举足轻重。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在对待语文的热度上往往形成一种怪圈:小学为重,中学为次,高中为轻。小学初中语文备受重视,高中语文则边缘化。历届学生进入高中普遍存在一种错误思维:语文只需阅读,课堂教学可有可无,教材读透不见得会考好,即使掌握了也考得少。歷届学生届届传承。由此导致一门母语学科在众多学科中逐渐被挤压,被弱化甚而淡化。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处于被动接受,“被”学习的尴尬地位。

一.开好“凤”头扣人心

凤头点彩,开堂亮丽。腾出课前时间(约10分钟),精心备好材料。

上课坐定即直奔教材,并非成功课堂。导语设置,难以缓冲学生对课程的抵触,难以吸引学生眼球,调动临课兴趣。怎样在课前调动学生的耳目?

1.引入时文。具体指新闻短讯,时兴热点,纪实报告等等。时文宜“新”,凸显社会热点;时文宜“短”,言简意赅。教师可缓慢读来,或多媒体展示,或投影仪投放;学生可质疑探讨,可师生互动,或自由发表见解。课堂引入时文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广泛阅览书报,扩大认知视野,积极思考社会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增加积累,丰富阅历,培养学生读书看报思考问题和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例如近期北京朝阳区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学生可以评议当前学前教育问题,关注社会生活。当然施教者本人也受益匪浅,与时俱进,教学相长,增加知识储备,增进认知积累,积极“充电”。

2.导入美文。包括中外名家名作小品文,励志演说词(如美国总统或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讲词等),也可以是高考满分作文,校园文学等,篇幅短小精悍。美文重“美”,主要指语言美,文采亮。选材上既讲究文辞华美,言词脱俗,也讲究表达流畅自然,文从字顺,着眼点在于“语言”。教师慢慢朗读,学生细细听来,或多媒体展示,或投影仪投放;学生感受其中的优美文辞,备受熏陶,丰富语言积累,吸纳新词新语,增强写作语言的注意力。

二.切入考点内外联

高中语文教学,常常会陷入重复性的教学。初中知识高中再炒冷饭,学生已无新鲜感,自然提不起兴趣。而且有些教师责任心过强,教学上力求和盘托出,课堂内容无所不包,面面俱到。这种保姆式的教学适得其反,会抑制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处于“被”接受的状态。因此,重视“面”的教授而忽视“点”的突破与迁移,并非成功课堂。如果能够淡化文本知识的枝叶——与考试关联不大或耳熟能详的知识,抓住一篇课文的学习点,在有限的时间针对教材文本的学习要点,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内引外联,让学生明确重难点,有效延伸,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益,巩固学习成果。“知识迁移的运用,将有助于通过学习实践,使学生的学习基础得到巩固,从而实现由知识储备到能力形成的飞跃。”①例如柳永《雨霖铃》,教学上应在抓住作者抒发离愁别绪情感的基础上,以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和“柳”“月”“蝉”等古诗常见意象为切入点,由此拓展到其它诗词;课堂焦点突出,而淡化其它,进一步凸显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堂有限时间的语文课讲透一两点即可,学生容易把握课堂重心,深觉学有所获,避免课堂的杂乱无章。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切入点为“怀古”,一般是“借古抒怀”,可在理解整体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把握“借古抒怀”这一表现手法。,进而加以延伸,引导学生联系杜甫《咏怀古迹》和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内外牵引,里外联系,由此加深对这一表现手法的认识与理解。

三.动手动脑活水来

教学的主题是学生,课堂的中心对象是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一味求知,而在于学生能立身处世,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传统教师主讲型模式必须改变,杜绝一言堂现象。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课堂教学应尽量调动学生口脑手等器官,在课堂里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跃,有动感,有灵气。

1..研究性求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宜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课堂的看客,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搭好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体验,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尽情地表演,学生在台下被动地看戏。”②高中生具备独立探究,主动查阅,采集信息并汇总的能力。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查阅与整理采集信息,减少课堂教师负荷,扩大学生动手范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理性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教育必备的环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③课堂必须强化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教师不必知无不尽,只需提供相关问题,展示于黑板或多媒体屏幕上,课堂腾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并动笔解题,教师巡查,方法指导。这样,学生才能自立,能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当然针对不同文学样式设置问题也就迥异,现代文阅读宜明确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筛选重要信息,并动笔组织,表述答案;文言文阅读宜明确各段常见的或重要的实虚词,学生根据注释或语境和平时积累加以推测与确定;诗歌鉴赏则侧重作者情感或艺术手法或炼字等,明确鉴赏点,设置成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捕捉诗中信息,合理准确表述;高中阶段的文言文阅读,句子翻译占较大比重,分值近年有所提升,平时课堂动笔译解尤其必要,课堂上可针对文本中心句或语段关键性语句或晦涩艰深的语句加以设置,指导学生动笔独自翻译,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与方法点拨。这样,通过教师明确问题,设置问题,学生自理学习,对提高学生素质,尤其在独立解决问题上,会有所裨益。因此创建有活力的课堂,应让学生真正“好动”,动笔动脑动口,改变课堂一潭死水的沉闷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主体,教师为辅的生动课堂。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创建有活力的课堂,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教师精心安排课堂前奏,拓展高中生认知范围,课堂上吸引学生学前注意力,同时关注社会生活与时代热点,增加知识储备,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教材处理上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内外延伸,做到课堂有的放矢,凸显亮点;进一步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应试走向素质,使课堂充满活力与动感。当然,实际的操作可能会向施教者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减负了,而课前备课量则增加了,认知范围与知识储备相应扩大,压力递增。教师在教学相长的环境中进步飞跃,使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试探知识迁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爱东

[2] 《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作者:杨舜山

[3]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人教版必修)作者:周贵财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铭选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语文课堂课堂教学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