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2019-10-21梁定平姚春茂
梁定平 姚春茂
摘要:2018年国内出现了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目前非洲猪瘟已经在我国大范围蔓延,给我国的养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全面做好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非常关键。该文从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分析入手,研究了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并针对性提出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应对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46
0引言
非洲猪瘟是猪之间互相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情况下,致死率与发病率均可达到100%,从目前防控实际情况分析,一旦出现非洲猪瘟疫情,整个地区内均会受到影响,特别是猪肉是我国传统的餐桌主食,也是很多养殖群体的主要经济来源。
1流行病学
1.1传染源
导致非洲猪瘟较难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非洲猪瘟的传染原较多。感染的软蜱、家猪、野猪,污染的饲料、泔水、猪肉制品、车辆、人员衣服、靴子、注射(手术)器械等均是传染原[1]。
1.2感染对象
野猪、家猪是最容易感染非洲猪瘟的动物。
1.3传播途径
从目前非洲猪瘟传播状况分析,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首先是直接接触感染,若健康猪与患病猪出现了直接接触,则感染的概率非常高;其次是间接接触,主要是健康猪接触感染猪触碰过的物品而实现间接传播。另外,还有虫媒感染,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昆虫传播,也属于间接感染。
2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异常,甚至超过了正常的2倍,且容易破碎;脾脏出血性梗死;腹腔淋巴结出血等,若生猪出现了上述症状的1种以上,则达到剖检的标准,需进行深度检验。非洲猪瘟的死亡率、发病率非常高,从生猪的皮肤分析,皮肤整体发紫或发红,表现出结膜炎症状或出现了高烧、明显呕吐、腹泻的情况,这些均为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在临床检查时,可对病猪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查分析。非洲猪瘟在患猪内潜伏的时间为3?15 d,部分能达到1个月,其中还存在最急性型非洲猪瘟,这类非洲猪瘟在感染生猪后,病猪没有任何特征突然死亡,死亡前猪的体温升高超过40℃,表现出明显的呼吸急促,整个猪的皮肤也会充血明显。但是对于亚临床型的非洲猪瘟,整个病程的进展较慢,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部分表现低热,食欲也会受到影响,这类猪在康复后,会成为病毒的携带者[2]。
3综合防控措施
3.1普及防控知识
由于人们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并不了解,导致非洲猪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控,因此,为了更好提升非洲猪瘟防控实效,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全面普及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中,政府宣传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应全面合作,将非洲猪瘟防控知识通过当前较为普遍的微信、微博、小视频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让广大群众以更简便的方式,掌握非洲猪瘟防控的要点,进而实现对非洲猪瘟最大范围的防控[3]。
3.2加大排查力度
各地要全面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综合排查力度,特别是已经有疫情存在的地区和距离疫情较近的区域,必须针对性增加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排查力度,在排查中,要对区域内的所有猪肉交易市场、屠宰场、生猪养殖场等全面开展排查,确保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疫情的掌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疫情消灭。同时全面做好应急方案的制定和演练,确保在出现疫情后,能快速有效响应。另外,还应加强应急值班,保证相互连通,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上报。
3.3提升“两场”生物安全水平
规模场、种猪场是防控的重点环节,因此,各个地区在综合防控非洲猪瘟时应重点做好两场的防护工作,构建出符合本地区实情的“两场”非洲猪瘟防控方案,全面推行政府和兽医联保制度,对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等方面的责任全面明确,确保将责任压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建立对应的防控台账。同时,加强对辖区内“两场”的技术指导和防疫监督管理,做到逐场“面对面”检查,督促“两场”全面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健全防疫制度,扎实落实清洗、消毒等防控措施,切实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3.4加强研发力度
针对目前非洲猪瘟并没有得到有效防治的情况,只有研发出非洲猪瘟的疫苗和对应的治疗方案,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非洲猪瘟。因此,政府层面必须全面加快、加大对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充分发挥各大高校、卫生研究部门的作用,必要时可通过与国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的方式,研发出非洲猪瘟的治疗方案,更好实现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4]。
3.5强化生猪移动监管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做好对生猪的移动监管工作非常关键。在具体实施中,各个地区相互之间应形成严格的卫生检疫站,通过对过往的车辆进行全部消毒的方式,有效隔离病毒的传播。同时,在具体监管中,卫生防疫部门、公安部门等单位应全面形成执法合力,各个站点全面推行24 h值班制度,对生猪的调入和调出进行严格监管,进而从流通环节对非洲猪瘟的传播进行有效控制。
3.6加强餐厨垃圾管理
餐厨垃圾也成为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餐厨垃圾应形成全链条的监管模式,对机关、学校、宾馆及酒店等公共场所的餐厨垃圾进行全面的监管,严禁将这些垃圾流入猪场,特别是零散的养殖户。
4结束语
全面做好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非洲猪瘟在国内的防控情况分析,其在很多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给非洲猪瘟传播带来了较多的漏洞,因此,需在下一步防控中,对非洲猪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研究制定出更为针对性的措施,更好的提升非洲猪瘟防控实效。
参考文献
[1]翁善钢.2014年国际猪病疫情回顾:猪流行性腹泻在全球的流行与传播[J].肉类工业,2015(2):49-50.
[2]曹琛福,梁云浩,陶虹,等.非洲猪瘟病毒p54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的间接ELISA檢测方法的建立[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2):6-10.
[3]张志诚,黄炯,包静月,等.基于“风险邻近”的全球尺度非洲猪瘟发生状况及其输入风险模型构建[J].畜牧兽医学报,2011,42(1):82-91.
[4]江彦增,朱鸿飞.非洲猪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