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科学课基于教学生活化有关思考

2019-10-21李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科学课生活化思考

李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关注义务教育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小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各学科都在积极的寻求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于是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受到了各科教学工作者的青睐。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也在积极的探索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策略。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生活显然成为了科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就是结合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几点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以求整体提升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生活化;思考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科学,我们使用的生活用品,无一不是与科学息息相关。小学生是认识科学的开端,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科学素养培育有利于学生们健康的成长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小学科学课开展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入生活元素,尤其是农村小学,在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其特有的生活环境,帮助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利用生活经验——情景导入生活化

在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运用农村生活中的经验,把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与生活中的情景进行融合,创设良好的科学知识学习环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能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透彻。并且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生们能够从科学概念出发,细致观察科学现象,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努力探索答案,最后并进一步总结、理解和吸收,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学生们即学习到了科学知识,也培养了自身的探索、创新精神[1] 。例如:在学习《有趣的食物链》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结合农村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寻找农村这个生活环境的生物,像小麦、毛毛虫、青蛙、蛇、羊、狗等等。老师让学生们把农村生活中见到、知道的生物列举完以后,再让学生们把这些生物进行连线,组成“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进乡间田野,让学生们在乡村环境中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并进一步认识生物之间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通过这样的一个深入实际环境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学生们对食物链的相关知识认识、了解、学习的也会更加深刻、清晰。

二、善用身边资源——探究材料生活化

农村是一个万物俱存的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科学的应用随处可见,小学科学课程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的这些资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奥妙。有很多理论性较强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理论非常的枯燥、单调,为了让学生能够愉快、轻松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科学课程老师就应当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生活化的实验探究活动就是要结合学生们的生活资源,让学生们用最熟悉的资料来探索出科学真理。另外,学生们在生活化的实验探究活动中,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会被调动,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就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举例生活中的声音,像水流声、打雷声、说话声等等。老师运用生活中的水杯进行“水“产生不一样声音的實验,拿出七个玻璃水杯,七个水杯依次倒上不同量的水,然后用筷子进行敲打,就会产生不一样声调的声音,并且还能够击打出音乐来。这个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时候,学生们就能深切的感受到水杯产生不一样声音的明显性,并且迫切的希望得知原理,那么学生们就能够快乐、高效的掌握声音产生的相关知识。

三、捕捉生活素材——活动内容生活化

生活与科学紧密相连,生活是科学的基础,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要想让学生们能够学习好科学知识,老师们要积极的捕捉生活素材,以生活为背景设置一些开放的活动课程[2] 。例如:在学习《考察动物和植物》这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们去考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并让学生们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够熟练掌握有关动植物分类的相关知识点。再如:在学习“热可以改变物质状态“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对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加热,然后观察它的状态。在夏天,在室外阳光下放一块冰,让学生观察冰的变化;用温度计,可以让学生感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把铁棍的一边进行加热,另一边能够热起来,学生们能够感受热传递的过程等等。这些生活化的活动,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

四、回归生活实践——拓展应用生活化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老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时候,需要把每一个科学知识建立与学生的农村实际生活进行链接。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意识、有方法地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结合,并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把科学知识回归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科学原理,从而提高科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灵活转化、应用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 。例如:在学习生命科学这个知识点以后,学生们在生活中看到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时候,就可以运用生命周期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学生们学习到热胀冷缩原理之后,就可以用它来解释为什么铁路上的铁轨之间都留有缝隙等等。这样,当老师向学生们传授一个科学知识点之后,要鼓励学生们进行生活运用,并将应用心得向同学、老师进行分享,这样学生们的科学实际应用素养就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结语: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活动,进行生活化思想渗透,既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能够让学生们能真正的掌握好科学技能,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学生们发现科学并在生活中积极运用科学的习惯,为其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条件。小学科学老师们要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摸索出最佳的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家德.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3):89-89.

[2]郭凤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17(A5):24-24.

[3]关天赐.关于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26-227.

(作者单位:和布赛尔县孜盖乡中心校)

猜你喜欢

科学课生活化思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难忘的科学课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