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10-21杨文贞
杨文贞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学教育教学迎来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当代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在充分调动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 “乐学” “好学”的心理基础上学习。从而达到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知知甚少到知知甚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从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浅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侧重于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专业课程,对提升中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1、学校和老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够重视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都未能引起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只要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就算完成教学工作,老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課程在中考成绩中只占十分,可学可不学,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未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普遍沿用了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师本教育模式,老师针对教材对中学生进行满堂灌,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气氛沉闷,知识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导致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容易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心理排斥。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主要依托于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枯燥陈旧的教材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节,很容易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首先需要老师整合教学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教学内容,拉近道德法治课程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距离。另一方面,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要给学生留出思考和互动的空间,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而且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比如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课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实践内容,来启发学生对社会规则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探究欲望。学生跟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称重和结账的时候都需要排队来进行,如果总有人不遵守规则随意插队,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围绕老师设置的生活情境来展开思考,认识到规则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同时也理解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讲规则守纪律的人。
2、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知识储备水平甚至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密切的关注。在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符合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并结合教学情境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比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这课时,老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信息时代的来临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引导学生讲述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的场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网络,对贴近生活的网络相关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很容易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和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影响人们生活的安全性的问题,更加全面的看待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同时也对网络安全性引起重视。通过引入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内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3、引入多样活动,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从所学的知识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是真正将知识内容理解消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想法,然后通过师生互动或者小组合作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分析。老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课上提出的问题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实践调查、主题辩论、情境演绎等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秉承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拉近道德法治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道德法与治课程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初中道德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佚名.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思路[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3):82.
[2] 佚名. 新时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2).
[3] 高佩佩.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性的对策[J]. 考试周刊,2017(A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