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全程护理体会
2019-10-21王莹
王莹
摘要:目的:回顾性的探讨15例肝癌患者在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全程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顺利进行以及在减轻介入治疗后不良反应的重大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肝病科在2017.5.5-2017.6.30收治的15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实施全程护理。结果:通过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全程护理之后,15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并度过介入治疗后的反应期。结论:加强全程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和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介入;肝癌;全程护理
“介入”一词由美国放射学家Margulis首次提出,此命名于1979年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该治疗方法的特点是简便、有效、可重复治疗,适用于肝癌、肺癌、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疾病,甚至取代了原来的外科手术,成为各种癌症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次使用量较大,病人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这将直接影响肝癌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和预后恢复,由此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我科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次的临床研究,最终实践表明:加强全程护理,可有效的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利于预后恢复。现将我科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所实施的全程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患者资料:2017.5.5-2017.6.30我科共有15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他们的临床诊断均为原发性肝癌。(具体性别、年龄情况如表1)
在此次实施的介入治疗中,有8例患者已是第2次接受介入治疗,其余7例患者均是初次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全程护理措施,15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并且部分患者平安度过了介入后的反应期,所有患者住院天数为7-14天,平均10天。
1.2介入治疗的方法: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是目前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之一[1]。通过皮动脉穿刺,利用短导丝置入导管鞘,然后在X射线电视透视下进行插管操作。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后进行动脉造影,以了解供血动脉和肿瘤血管的分布情况。
1.3介入治疗后的效果:上述15位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来医院复查时,所做的影像学检查(CT)结果提示原有的肝部恶性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并且他们的甲胎蛋白(AFP)值较介入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具体数值详见表2),表明此次治疗效果显
2.护理措施
2.1介入前护理
2.1.1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做好必要的检查(如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肝肾功能的测定、常规心电图、核磁共振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的效果及反应,做好护理记录,進行全程护理监测。在实施介入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自身体征是否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在详细询问患者无药物过敏史的前提下为患者做碘过敏试验(一般常用药物是泛影葡胺),同时为患者备皮(范围:脐部以下至大腿上1/3,双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并做无菌处理)。
2.1.2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治疗前1天禁忌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米粥、龙须面),并且告知患者治疗前4小时内禁食水[3],以防止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及误吸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症状。
2.1.3心理护理:相关研究显示,肝癌患者很难保持健康心态,超过90%的肝癌患者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等诸多不良心理反应[2]。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必然会影响整个介入治疗过程,在此次治疗前,其中初次接受治疗的7位患者表现为焦虑、悲观的情绪,为此,我们首先利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准确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经评估,有3位患者是轻度焦虑,4位患者是中度焦虑,然后根据所分析的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优点以及预后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与此同时,还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从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上述措施,7位患者的焦虑症状有所改善。
2.1.4健康教育:多数肝癌患者及家属对介入治疗并不完全了解,由此会产生一种担忧情绪,为此,我们耐心、全面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治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并及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使其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到治疗当中。
2.1.5术前准备:选择患者左上肢的周正中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一般选择大号留置针),以保证患者在治疗中液体能够顺利输入;遵医嘱准备好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药品,常备药物有泛影葡胺1支、地塞米松2支、雷莫司琼1支、奥沙利铂2支、碘化油乳剂1支、碘普罗胺注射液1瓶、500ml生理盐水4瓶。
2.2介入中护理
2.2.1室温:将室温设定在25-27℃ [4]。
2.2.2体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以便于介入治疗的操作
2.2.3护理措施:插管治疗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在操作的全过程中处于清醒状态。此时,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呼吸、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在应用碘化油栓塞时,有2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我们立即遵医嘱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支用于止吐、静脉输入氯化钠500ml用于补液以及吸氧(2L/min)等对症治疗。1小时后,上述2位患者主诉胃肠道反应有所缓解,还有1位患者出现了肝区胀痛,经评估,数字评分为7分,对此我们遵医嘱肌肉注射杜冷丁100mg,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半小时后,患者自诉肝区疼痛较前缓解。
2.3介入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介入治疗结束后将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同时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2L/min)各4小时,并记录生命体征。通过监测,上述15位患者除5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余10位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
2.3.2介入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
2.3.2.1发热护理:15例肝癌患者中,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了发热症状,经监测,平均体温在36.8℃-39℃,出现此症状的主要原因与超液化碘油栓塞肿瘤部位机化坏死和吸收有关,因此除了常规的体温监测外,还应根据患者具体的发热情况进行对症治疗,2位患者属于中等发热者(未超过38℃),我们主要鼓励病人多饮水,将一天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并保持口腔清洁,3位患者属于持续高热者(超过38℃,甚至高达39℃),我们遵医嘱给予患者退热剂复方锌布颗粒一袋口服以及应用抗生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3.75g静脉输入(2/日)抗感染。通过采取以上护理措施,5位患者术后所出现的发热症状在2周内得以缓解。
2.3.2.2胃肠道反应护理:由于抗癌药物对身体具有很强的毒效应,因此当胃肠道粘膜受到化疗药物的强烈刺激后,便会引起应激性反应,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的症状。本组有3位患者出现了此症状,介入治疗后立即遵医嘱静脉输入药物泮托拉唑钠用于抑酸、保护胃黏膜;常规液体中加管甲氧氯普胺2ml止吐以及给予中长链脂肪乳用于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1周后3位患者自诉恶心呕吐症状较前缓解。
2.3.2.3疼痛护理:此次治疗中,有2位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了肝区疼痛,针对此症状,我们做了如下处理:首先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其次利用NRS疼痛数字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具体评价标准为: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分为剧痛[5];经评定,上述2位患者的疼痛程度在7~9分,属于重度疼痛,于是遵医嘱给予杜冷丁100mg肌肉注射,1小时后患者自诉疼痛症状缓解。
2.3.2.4穿刺侧肢的护理: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5分钟后,再加压包扎,用1.0~1.5kg沙袋压迫6-8小时,告知患者保持穿刺侧肢伸直24小时,经评估,15例患者穿刺部位均无渗血及血肿、足背动脉波动良好、皮温正常 [6]。
2.3.2.5介入后急性尿潴留的护理:本组介入治疗后有1位男性患者发生了急性尿潴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为:(1)介入治疗后患者不习惯平卧排尿;(2)局部创口疼痛间接引发膀胱痉挛,于是我们给予腹部按摩,听流水声诱导其自行排尿。
2.3.2.6健康教育:介入治疗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必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加强术后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法为:(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包括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加强快速康复训练[7],(3)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协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8]
3.出院指导
3.1休息与活动:介入治疗后3个月内患者主要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注意劳逸结合,这样做既能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又有利于肝脏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
3.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可选择适量的优质蛋白(鱼、鸡、鸭、鸡蛋、瘦肉)、高热量、富含维生素(蔬菜、水果)、低脂肪的食物,切忌食油炸、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3.3用药指导: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保肝、抗肿瘤的药物,切记自行更换药品种类,服药过程中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去医院做相应处理。
3.4定期复查:定期去医院复查AFP、肝功能、B超、CT,检查肝部肿瘤的发展状况,以明确3个月后是否再次进行介入治疗。
4.讨论
肝癌(carcinoma of liv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约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如今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如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显像(MRI)检查 )的进步以及近几年介入医学的兴起,使肝癌的预后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其治疗方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外,介入疗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该方法与传统手术切除相比,其优点表现为操作简便易行、费用低、可重复治疗,而它的缺点在于患者介入治疗后常有发热、恶性呕吐、疼痛、穿刺部位出血、急性尿潴留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加强该治疗过程中的全程护理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贾军红.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25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2-3
[2]刘芸.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療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医学报.2015.20(11):164-165
[3]熊小兰.优质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87(13):2-2
[4]陈雪妹.有关优质护理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10(35):106-107
[5]严广斌. 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4.20(3):92-92
[6]乔翠云,兰桂云;等;肝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29(2):167-168
[7]唐述华.品管圈在肝癌介入术后的护理作用.[J].临床护理.2017.4(97):97-98
[8]陈晓华、王立;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外出检查运动运送安全的保障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