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生活,诗意自“见”
2019-10-21
高晓松:温厚纯良的“网红文人”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确实如此,单看相貌,估计没有人觉得高晓松是一个靠谱的人。然而,在“放浪不羁”的外表之下,高晓松却有着一颗温厚纯良的心。
高晓松很喜欢在微博上发自拍,开始有很多网友都骂他,“长得这么丑,还出来吓人”。但这些不够友好的言论不仅没能阻止高晓松自拍,反而让他彻底“放飞自我”,各种搞怪自黑式的自拍纷至沓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拍不出”。作为公众人物,一众明星都想方设法地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为什么高晓松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呢?在《奇葩说》的节目中,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骂我一句就能让他们那么高兴,我又何乐而不为呢。假如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又怎么会“牺牲”自己来博大家一乐呢。
除了是坐拥4000多万微博粉丝的“网红”,高晓松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人。这里的文化人不仅是说他学识渊博、文采出众,更是说他有着“兼济天下”的情怀。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安心阅读,高晓松创立了一家大型私立公益图书馆——杂书馆。2018年12月3日,高晓松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我们的杂书馆建馆3年了,迄今共接待书友176437人,举办了近40场读书会,收到书友留言笺5000多张。免费给大家提供了5.3万包咖啡,98斤茶叶,19400斤水果。我们还喂养着书馆周边一众流浪小猫:胖菊,壮菊,佐罗,菊仔,菊建国,鳌拜……个个肥硕健美,情绪稳定。”这些数字背后,是高晓松对生活的追求,对文化的热爱,对社会的关切。
除了杂书馆,高晓松还开了一家“美哭”网友的晓书馆。坐落于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晓书馆于2018年3月22日开业。正值阳春三月,落地窗外,樱花如雪吹落成雨;晓书馆内,书香静谧闲适安逸。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阅读竟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需要有人来做这样的事情。民間存在着很强大的东西,不要把它埋没了。它已经很古老,已经放了很久很久,我们要走出顾影自怜的历史研究,让它变成一种悲天悯人的东西,而不是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掌握的东西。”高晓松如是说,亦如是做。
李健:最会讲段子的“音乐诗人”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王菲演唱的《传奇》红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李健也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2015年,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李健凭借对歌曲的独特理解和深情演绎圈粉无数,被人们称为“音乐诗人”。2018年,在《中国新歌声》节目中,李健的“段子手”特质更是展露无遗,还被网友封为“成语大王”。
听过李健唱歌的人都知道,他“走心不走肺”,即便在竞技舞台上,也是低吟浅唱。质朴平实的表达几乎不使用任何技巧,却在不动声色间就俘获了观众的心。比起高音炫技,这种唱法反而更难,因为它对唱功的要求更高,然而,也最容易被社会的喧嚣声所淹没。知名主持人白岩松说:“李健音乐中的干净,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的歌总能给我带来幸福感。”
很多歌手和演员爆红之后都会承接大量的广告和商演,比起唱歌,这些更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然而,与众不同的李健在这方面却非常“克制”。曾经有一家知名白酒企业想高薪请他代言,但被他拒绝了:“我平时不喝白酒,而且我对白酒也没什么好印象……”
对李健来说,精神食粮远比物质财富重要得多。在买房已经成为结婚“标配”的今天,李健却一直都是租房子住。“我不买房子,我一套房子都没有。但是我喜欢弹琴,我会买很多吉他,买吉他比买房子更有愉悦感。”他日常的生活就是看书、饮茶、运动、弹琴、旅行、写歌……
而观众喜欢李健,不止是因为他出色的唱功,更是因为他身上的诗人气质。“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掉你容颜。”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妻子孟小蓓时的感受。若没有一颗诗意的心,又怎能写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词句。在一档访谈节目,主持人问李健:“你跟爱人结婚时是去哪儿度的蜜月?”他眨眨眼睛,说:“结婚时我真不知道去哪儿度的蜜月,因为我一生都在度蜜月。其实,如果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至于和爱人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物质方面的满足都是不会计较的。哪怕只有一碗粥可以喝,也是不会计较的,只要对方在身边陪着,那就是甜蜜,那就是幸福。”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说的大概就是李健吧。李健就是这样一个收获了世界,同时又拥有自己世界的人,人世间最高的美意莫过于此。
雷海为:把日子过成诗的“外卖小哥”
2018年4月4日晚,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的现场,“外卖小哥”雷海为凭借丰富的诗词储备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战胜了上一季的亚军、文学硕士彭敏,一举夺得冠军。主持人董卿对他的评价是:“我觉得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而对手彭敏则说他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就会震惊整个江湖。确实,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外卖小哥是如此厉害。
雷海为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雷长根是当地少有的高中毕业生,非常热爱文学。为了锻炼雷海为的记忆力,父亲把诗写在纸上,贴满厨房的墙壁。有时候,雷海为还没吃两口饭,父亲突然一指碗里问“谁知盘中餐”,雷海为必须要说出“粒粒皆辛苦”才能继续吃饭。“他记忆力很好,讲个三四遍就能记住。”雷长根回忆道。
雷海为只有中专学历,毕业后,他做过很多工作:电工、洗车工、服务员、推销员、外卖员……既没有丰厚的经济回报,也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而且每一份工作几乎都跟文化无关。“我学习古诗词的动力完全出于自己对诗词本身的热爱。我觉得古诗词语句精练优美,意境深远,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启发和深思,也能学到很多知识。读诗、背诗于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能得到快乐,这才是最主要的动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雷海为把一首首诗歌融进了生活,也把平淡无奇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2018年11月,雷海为获得了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成名之前,他未必奢望凭此爱好博求非常名利,只是陶冶其间,乐享古典神韵。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大乔小乔:脚踏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2012年,一张纯手工包装的专辑《消失的光年》横空出世,因其诗意的歌词和独特的童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很多网友感叹:“我从未听过如此清澈的声音。”这张专辑的制作人和演唱者是大乔小乔组合——32岁的叔叔乔小刀和10岁的侄女乔木楠。然而,就在正当红的时候,他们却突然“消失”了。
因为小乔要上初中,大乔便解散了乐队。之后,大乔去了云南“隐居”,在那里,他成了一名木匠。从最简单的木工活儿做起,做家具、做汽车,他靠捡来的“废品”,做出了100多个童话般的彩色房子,有的长在树上,有的悬在空中。他自己组装面包车,把车身刷成喜欢的黄色,车里家具齐全,比昂贵的房车更有人情味。他还建造了一间可移动小屋,藏在一片花海中,表面看起来像一间花店,走进去却是一间咖啡馆,坐在屋内便可纵览周围的美景。
放弃音乐人的身份跑到云南做木匠,在很多人眼里,乔小刀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在云南“隐居”的日子,他几乎没有社交,把每一天的时间都留给自己。那时候,每一块木头,每一颗钉子,每一本书,每一次实践,都像会发光一样,照亮着他的心。但让乔小刀没想到的是,他的“奇葩作品”竟然很受欢迎,甚至还能卖出不菲的价格。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对喜欢的事情的专注和脚踏实地的付出。
因为心中有诗,大乔小乔的歌总能带你进入一方诗意天地。颇受欢迎的慢综艺《向往的生活》第一季的片尾曲《农夫渔夫》便是他们的作品。“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每一个清晨我耕耘在绿野田园/每一个黄昏我守望在乡间的麦田/我会把忧虑都融化在夕阳里/让孤独的心等待秋收的欢喜……”质朴的歌词,简单的旋律,却自成天地,直击人心。
回首来路,年近40的大乔说,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是特别重要的。
殷龙龙:不会读诗的诗人
“在水泥地上画一个妈妈/我就在她怀里睡觉/妈妈,冬天不冷/睡前把鞋脱了,放在旁边/冬天,曾经是个童话/不该发生的,不冷/贫穷也不冷/冬天,不该坐上一块钱的公交车/一去不返/终点站不该出现/我不小心跌倒了/跌在妈妈的怀里/所抱着的疼痛是那颗最小的小行星/它也有一支粉笔/它不发光/只是活在另外的夜晚/深埋,吃土/影子挥之不去啊/要怎样,才能画出手/垫在妈妈的背后。”这是殷龙龍的一首诗,名字叫《十一月?水泥地》。
殷龙龙,1962年生于北京,1981年开始写诗,早年曾参加圆明园诗社,与黑大春、雪迪、大仙、刑天等人齐名。他著有《旧鼓楼大街》《单门我含着蜜》《汉语虫洞》等诗集,曾数次获得诗歌大奖。
除了诗人身份,殷龙龙还是一名脑瘫患者。这个出生于全国性经济困难时期的早产儿,由于先天营养不良,小脑发育不全,导致身体行动有障碍,说话发音也不准,但他一直都在通过诗歌感知外在和内在的世界。诗人寒山曾经这样描述他与殷龙龙的见面:“龙龙开始扭着身子歪着脖子费力地与我谈诗,每说一句都要调动脸上的肌肉和脖子上的青筋,他执着的真诚和诗学见解,令我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灵魂的火焰。”
2018年5月22日,杭州纯真年代书吧举办了一场“为诗人诗意地栖居”活动,想为殷龙龙众筹租房。书吧文学迎新手册主编方石英这样评价殷龙龙:“他没有让别人消费自己与命运抗争的经历,保持了一个诗人靠诗发声的尊严。”
殷龙龙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行动不便,经济拮据,但他一直在用诗歌表达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体会与热爱。作家张海龙说:“殷龙龙坐在轮椅上,笑得像个孩子,哪儿都去不了,诗却写得像是灵魂里藏着千军万马。”而殷龙龙却说:“我一直在写自己的生活、幻想、爱和梦。”
其美多吉:让雪域邮路上的每一封邮件都有温度
2019年2月18日,刚刚揭晓的“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名单中,四川省甘孜邮政分公司的长途邮运驾驶员其美多吉的名字赫然在列。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雀儿山上流动的绿,生命禁区前行的旗,蜿蜒的邮路是雪山的旋律,坚强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有一条全长604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这条路环境艰苦、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但藏族汉子其美多吉却在这条邮路上行走了30年。其美多吉承担着川藏邮路甘孜到德格段的邮运任务,一封封来自四面八方的邮件通过他的双手,送往这片雪域高原的每个角落。
30年来,他驾驶邮车行驶了140多万公里,圆满地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面对歹徒的威胁,他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邮件的安全;身负重伤后,他以坚强意志进行康复锻炼,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他热情地帮助邮路沿途群众,架起了一座内地通往藏区的精神桥梁,被人们誉为“雪线邮路的幸福使者”。
不畏艰辛,不图回报,三十年如一日地穿行在风雪之中,支撑其美多吉的是他对职业精神的坚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在他眼中,那一封封邮件连接的是一个个家庭,更是一颗颗翘首以盼的心。其美多吉,用他的守护和创造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歌!
诗上庄:让诗歌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农民和诗歌的距离远吗?不远!就是从炕头到门口的距离。李白、杜甫、雪莱、泰戈尔、歌德……诗上庄村的墙壁和山体裸露的岩石上,镌刻着一首首中外诗歌。来往的村民,聆听着诗歌中穿越时空的“对话”。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上庄村是一个只有500多人的小山村,但它却有自己的村歌、村刊、诗歌园、诗歌馆、诗人之家,有自己的敬老基金。这个村子先后走出了诗人刘向东、刘福君和散文家刘芳等4位中国作协会员,及11位省作协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三岁稚子,无不以诵诗为乐,读诗、背诗、写诗成了村民生活的常态,被当今文坛誉为“诗上庄现象”。
2015年8月22日,首届中国兴隆诗上庄国际诗歌论坛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等人为诗上庄诗歌园揭幕。活动现场,数十位国内外的诗人、汉学家、诗评家,围绕当下国际诗坛和中国诗歌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上庄村村民也纷纷与各位诗人学者进行交流。2017年9月26日,上庄村举办了第二届国际诗歌论坛,吸引了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知名诗人参加。
在这个家家有藏书、户户有家训的小村庄,诗歌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建了“自创组”和“朗读组”两个微信群,谁新创作了诗歌就会发到群里,大家一起讨论修改;谁朗读了一段诗歌也会传到群里,大家一起分享诗歌的美好。生产劳作、婚丧嫁娶都成为他们创作诗歌的源泉,村民胡玉林这样形容自己生活的村庄:“一间诗人老书房,两坡青瓦草成行。”
吉狄马加说,他每次来上庄村都会有惊喜:“一个小山村能办这么一个世界性的诗歌论坛,说明诗歌文化已经植根于民间土地,成为村民重要的生活形态。”著名诗人吴震啓也感慨:“诗上庄的村民把诗歌注入了生命中,诗歌的种子已经种在村子里的石缝里、山坡上、沟沟岔岔间。”
承德市作协主席刘福君19岁便离开了上庄村,他喜欢用诗歌怀恋乡土,更想通过诗歌回馈故乡。他用诗歌的意境为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修道路,拓宽河道,建设果园,镌刻中外名诗,建设诗人之家……“不仅要把诗上庄村打造成中国文化名村、世界诗歌名村,更要让诗上庄村的文化和经济都与世界接轨。我希望有一天,全世界都知道在承德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把生活过成了诗歌。”刘福君自豪地描绘着诗上庄村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