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及管理措施
2019-10-21阳振忠
阳振忠
摘 要:各高职院校要想实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优化与完善学生的管理工作,这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更好的社会效应的前提与基础。文章认真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索了新时期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特点;管理措施
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就是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校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并且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完善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同时,传统的高职院校基于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模式,从理念到内容再到形式都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因此,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求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积极优化管理措施,以实现管理工作更好的突破,促进高职院校更好的发展。
1 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1.1 管理工作的职能方面
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职能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划分,从具体的实例能够看出,一般来说,这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由学校的教务处直接经手的。对于一些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则由学校的学生工作处具体管理,教务处只是重点抓教学,不会去干涉一些具体的、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而且许多高职院校为了体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了体现不同的管理职能,还建立了基于政工部门的学生工作部,结合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这些学生工作部常常和学生工作处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在工作开展中更多地呈现出了这两个部门的沟通合作,体现了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联动特点。
1.2 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方面
当前,在各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管理层次比较复杂,实施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比较多。具体来说,大到学校的决策阶层、学校的职能机构、部门领导,小到学校的管理机构、学生团体、学生个体等。结合管理实践能够看到,学生的具体的管理工作还是主要由专职的学生辅导员开展。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都人数众多,而辅导员的人数却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基于此,更多的高职院校结合当前的教学形势,都在积极开展学生的民主化管理,将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多交由学生会或学生社团来实施管理。
2 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措施
2.1 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构建以生为本管理模式
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各高职院校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确立各项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具备创新意识,将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具体管理工作中,从而构建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的管理新模式,为各个阶层的高校管理人员指明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向,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高职院校的各管理阶层要秉承现代教育思想的服务意识,摒弃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围绕学生的核心地位,深入到学生中去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发展诉求以及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对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实质性的帮助,以更好地实现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从而畅通管理渠道,增强管理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正如前文所述,当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层次复杂人员也较多,但是由于各阶层职能界定不明确,使得一些管理阶层的责任意识不强,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常常存在的一些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使得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难以体现实效性,更有一些时候会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造成消极影响。基于此,各高职院校要强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这种强化并不是要增设机构、增加人员,而是要明确界定各阶层的管理职能,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要适当地减少一些管理机构,反过来强化一些具体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要从人员配置、组织机构、管理权限上加强这些部门。特别是在人员配置方面,要制定严格的选拔制度,提高管理者的从业门槛。要选拔具有较高学历、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入管理队伍,以加大这些部门的管理力度,树立管理权威。从而调动这些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切实而有力的保障。
2.3 加快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改变他们生活、学习习惯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基于此,各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新时期学生的学习、生活新特点,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结合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机制。积极构建一个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社会、家庭广泛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建设,解决学生信息收集与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学生信息资源库,通过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管理阶层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合作,以使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多地体现合力效应,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增强管理工作的效果。同时,在这一平台上,各管理机构通过与学生的深层次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从而制定多元化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更好地开展基于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各项服务工作。
3 结语
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管理工作者就必须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学习并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在管理实践中要体现服务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在这一基础上,以创新意识积极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徑和方法,优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梅肖娟. 社会转型期高职高专校园安全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2]刘新,刘涛.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