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

2019-10-21赵萍萍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

赵萍萍

摘 要:初中正是建立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需要与时俱进,所以教材改革相对来说较为频繁,而目前的教学方法有些滞后,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直白的阐述,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难度,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地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体验;多媒体;生活实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主导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也大大降低。然而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教材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接下来笔者将从体验、多媒体、生活实际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体验式教学法

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教学成效主要就是靠考试的成绩来衡量。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性格品质的目标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通过创造情境,呈现或再现教材相关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产生强烈的情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有情感的表达。

例如,以学习《遵守社会规则》这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遵守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矛盾,我将创设几个情境:公交站情境,我把讲桌当成公交站,再邀请十几个学生演绎等公交的乘客,在这之前,我会偷偷地告诉几名学生充当“破坏者”,当公交车到来的时候,“破坏者”将和其余“乘客们”抢位置挤公交;晚上情境,同样在这之前我会选取两名学生充当“破坏者”,随后我会让学生们趴在桌子上休息,等过了两分钟后,让“破坏者”大声喧哗。等结束后,我就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出如何解决这两种情况。随后我将进行总结“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我们在享受社会提供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维护社会秩序。”

二、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现在的课堂中常见的就是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着极大的作用,还可以优化教材内容,使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用文字、图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以学习《敬畏生命》这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高于一切,敬畏生命也要关怀他人的生命,我准备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灾区图片及遇难者的图片,为了使学生们更加有所感悟,我会这样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受到了八级强烈地震,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为大家播放的数据图片,据统计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直接损失8453亿元。”当一个个数据图片直观的表达出来时,给学生造成一个情感冲击,让学生明白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然后为了让学生理解他人是如何敬畏生命的,我将播放人民解放军、消防队员、搜救队员为了挽救生命而努力,全国观众是如何心系汶川的,企业以及个人是如何为汶川贡献自己力量的视频。这样利用多媒体的授课方式,比传统的授课方式来的更为震撼,让学生们看图片、视频的同时,学到了本课的中心含義。

三、生活实际教学法

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课堂不能积极的配合,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落后,并没有注重生活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将教材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果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变,增加一定的生命力和新鲜感,在教学课堂上融入生活化的因素。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学生活化,让生活与教材相结合其实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新的尝试,一个新的进步。

例如,以学习《爱在家人间》这一课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统一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要学会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相处,我将利用半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们谈论这件事情。“亲人之间爱的表现是不同的,父母之间大多数表现爱的方式是细致入微的照顾,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不求回报的照顾我们成长,但我们平时会出现一些小任性伤害到了他们,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呢?下面学生们拿出一张纸,写一封信送给父母,当然我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好意思送给父母,但我们也可以送给自己,等到与父母闹矛盾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这样做等到与父母闹矛盾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反思自己,这样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将生活与教材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传统模式是把学生当做客体,的确违背了教学的最初目的,而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将从传统模式转变成个性化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才是教学内容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段清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6.

[2]颜昌兴.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3.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