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齐飞 六轮驱动
2019-10-21张春
张春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责任和使命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北京十一学校总校校长李希贵提出“教师第一”,他认为:学校的力量,首先来自教师;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教师的职业是塑造人,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基于此,我们把教师推向正前方,努力培养“拥有工匠精神+教育家情怀”的幸福教师。
一、把握新机遇,注入“心”动力。
2018年对于山东省整体经济发展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获批国家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作为教育而言,如何服务于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就是要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国家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教师是兴教之源,立教之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面对时代机遇,如何引领教师有“心”方向、“心”目标、“心”动力,最终构建教育的新生态,是我们应该思考并探索的重点。基于此,我们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定位为“峰之基”工程,是在学校峰文化引领之下的一个重要支点。
二、立足新思考,实现“心”定位。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从木桶理论的角度,我们思考了教师专业发展应该面对的问题。
一是聚焦短板: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短板的长度,所以把握“底线”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安全、师德、质量应该是三条不可忽视的底线。
二是聚焦长板:木桶盛水的多少也与长板有关,长板就是高度,就是引领,所以在一个团队中树立“榜样”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应该杜绝“枪打出头鸟”的不良风气,弘扬“人人竖起一面旗”的正能量。能否建立适合每一位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型教师评价机制,能否基于不同层面的教师设置最近发展区导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是聚焦密合度:木桶盛水多少还取决于木板之间的密合度,密合度不强就会有漏洞、有松懈,永远不可能装满水,所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协同力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对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对同伴互助的自我认同尤为重要。
四是聚焦底面积:木桶的底面积越大,木桶盛水就会越多,所以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岳峰小学的发展达到“水涨船高”的目标。
五是聚焦倾斜度:换位思考,把桶横过来,远离短板,把短板边缘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校应该聚焦关键少数、关注绝大多数。
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仅取决于短板,还与长板、密合度和底面积有关系,学校就应该在教师主体发展上搭建平台、建立机制,让教师发展有目标、有机会、有贵人、有恒心,激发、引领、唤醒教师自觉成长的意识。
三、构建新模式,促进“心”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是教师发展的熔炉。为了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外在驱动”走向“内在”自觉,我们构建了“两翼齐飞,六轮驱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通过学校实施“定位子、铺路子、立膀子、压担子、搭台子、架梯子”的外在驱动机制,激发教师朝着“找位子、明路子、结对子、挑担子、登台子、爬梯子”的内在自觉发展。
1、找位子,引领教师明确“我在哪里”
通过构建以“最近发展区”为导向的发展机制,为每位教师绘制登峰发展路线,时刻让教师发展有定位、有方向、有标准。在教师发展评价上,我们制定了把“教研科研能力、协同发展能力、学生管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五个方面作为教师发展的落脚点,结合每学期一次的“多型教师评选”,实现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有机结合。遵循“把教师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干部”的双培养机制,我们通过项目负责制,为每位教师赋能,为学校发展储备干部资源。
2、明路子,引领教师知道“去往何处”
制定“三级六阶”教师发展路径和13510(即一年先入格、三年成骨干、五年成名师、十年成专家)的发展规划,为每位教师引领航向。通过岳峰新星的入职培训、入轨培养,到岳峰骨干的入格培养、升格培养,最终到岳峰脊梁的建格培养、风格培养,真正讓年轻教师有归属感、骨干教师有成就感、名师有幸福感。
3、结对子,引领教师感到“心有所依”
通过青蓝结对、牵手计划等措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建立由省、市、区、校四级名师组成的岳峰人才库,构建师徒帮扶共同体。当这种协同发展的关系成为一种真正的友情,成长道路上每个人都不会孤单无助,真正让年轻教师心有所依。
4、挑担子,引领教师敢于“主动担当”
李希贵校长曾提到,“未来的学校不是取消班主任,而是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班主任。”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提出来教师“1+1+1”工程,即较好一门课、带好一个班、开发好一门师本课程,给每一位教师压担子。落实项目负责制,人人有事干、时时有人管、人人能服从,这就是团队的美好生态,更是教师主动担当的一份沃土。如博雅中队的杨杰老师致力于打造“书香中队”,建立“悦读书坊”。为了记录学生的阅读痕迹,博雅中队创建了中队读书小报《博雅少年》。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日记、朗读、好书推荐、阅读照片出现在报纸上,他们的心里满是兴奋。这种成就感成为了师生、家长读书的“心”动力。
5、登台子,引领教师坚信“勇者无畏”
一是通过“学、教、读、思、写、研”六部曲,搭建成长平台。让学习成为教师最好的福利,让名师出在课堂上,让阅读成为优秀的基石,让反思成为完美教学的必须,让著书立作成为每位教师的追求,让教研成为最强的生产力。
二是通过“大小教研、今日有约、相聚岳峰”三机制,搭建发展平台。大小教研双线并行,教研组、备课组两级联动,以此确保小教研常态化、大教研专题化。每周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班”活动常态运行。每月一次基于专题研讨的大教研活动,成为检验小教研成果有效载体。每月一赛课活动,人人参与,呈现各备课组教研成果,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教研组内、跨学科间开展的“约课、约备、约常规”活动如火如荼。每年一届的“相聚岳峰”已成为区域内教研品牌,搭建与名师、专家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队伍深度发展。
6、爬梯子,引领教师发展“坚持不懈”
教师发展犹如挑山工登泰山途经“快活三里”,永不停歇。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常规是根基,更是坚持不懈的工作。我们重点落实“3+1”行动。
一是抓实“三本一卷”。抓好教师的三本:即备课本、批改本、听课本,确保上课有目标、有准备、有效果,作业有批阅、有反馈、有补救,听课有反思、有见解、有改变。突出学生的三本:即预习本、作业本、纠错本,力求达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练习巩固的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积累的及时性、关键性。
二是夯实“三查一展”。三查主要包括备课组内互查、年级组间互查、学术委员会专项查。一展即学期末的常规展示,通过展一展、晒一晒、学一学、评一评,全员参与评价,成绩计入常规评价,分值占30%。从开学之日即是检查之时到期末的赏评析,切实起到了常规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相信,只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心”动能,才能实现由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的转变,才能持续推动教师协同高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