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19-10-21杨秀亮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杨秀亮

摘 要:语文能力学生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必备技能之一。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的语文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基础性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内涵思想进行深入剖析。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单调,下面,本人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设计相关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应用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对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出台。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从传统陈旧的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下,对初中语文教师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故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及时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旧思想,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教师也应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进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设计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启发式的学习是一种适合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提问,在设计时,要注重所设问题的科学合理性。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开始,我们就可以以问题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思考,将他们带入课文,深入课文。

具体来说,当学生在学习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被压扁的沙子》这篇文章时,在正式讲授关于本篇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例如,艾萨克·阿西莫夫为什么要将题目叫做“被压扁的沙子”?《被压扁的沙子》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文章?通过学生在正式朗读课文之前,语文教师将这些问题提出,为学生有目的的朗读全文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当然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熟读一遍课文后,再提出这些问题,这个时间段提出问题,能有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加对文章的记忆程度,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接着,在学生熟读完一边文章,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次的朗读课文,然后让班级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然后各自整理自己的答案,一会请人做答。问题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没什么稀奇的,但是对学生而言却大大不一样,一开始学生在不了解课文的情况下,课文相当于蒙着一层布,学生无法看清布后的东西。但有了教师提出的问题,遮住的布仿佛有了几个洞,凭着这几个问题,学生就能够快速的掌握文章。实际上,这篇文章也确实不是讲述沙子的,这篇文章只是用沙子的变化来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具体原因,即,是某个星体撞击地球造成的。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提出和文本相关的具体问题,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并且启发他们进行深入思考,让他们树立一种学习语文的新模式,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没有教师的问题,学生自己也会提出课前学习问题,帮助自己进行文章的学习。

二、联系实际生活,加深文章理解

语文这门学科,可以说来自生活实际中,通过作者对生活实际的细心观察和体会,便能够通过自己的语文能力,进行初步的表达,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体验。由此可见,语文科目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要结合生活实际出发,应注重将课本内容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具体来说,在学习余光中先生所写的《乡愁》这首现代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诗歌中具体出现的意象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进行“二次的包装”。例如,在诗歌中,有“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这些亲人相隔的具体意象,以及最后一个我和大陆大海相隔的意象。实际上,在初中学生仅有的生活经历中,一定经历过很多和父母相隔的情景,和自己的伙伴相隔的情景,和自己的家相隔的情景。故,教师就可以从学生这些具体地生活经历入手,进入学习诗歌的主要内容中。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朗读一边诗歌,让学生提前进入今天的学习中去。然后,教师可以学生展开自由地讨论,讨论的主题是自己生活中,曾经遇到的与自己心里挂念的人、物相隔的经历。语文教师通过在学习诗歌的时候,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的经历,进行相关的讨论,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中,感悟到余光中先生写作此诗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完成本次诗歌的学习。

三、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不仅学生自身对学习的需求出现顺应新时代变化的需求,而且对广大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故光大语文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图像、声画等视觉直观性功能,能将无法仅仅用语言就能描述的意境通过影像呈现出来,能给学生呈现出更加丰富有趣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从而培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高尔基先生所写的《海燕》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初中学生深受中考教育机制的限制,故学生无法感性的理解在大海中,顽强飞翔的海燕的形象。因此,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一些鸟儿在空中飞行的具体场景,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高尔基在文章的所描绘的场景。其次,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播放我国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共产党员,啟发学生进一步理解高尔基在文中刻画出的海燕在大海上顽强的飞翔的具体情形。帮助学生升华自己对文章《海燕》的认识。语文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和文章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切题的视频素材,能够直观地引导学生搭接起和作者高尔基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尔基写作本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完成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语文的学习。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对学生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觑,身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为实现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进行相应的策略优化,通过设计相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课堂高效学习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军强.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 2017(16).

[2]吴良斌.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中旬, 2016,26(9):151-152.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