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科学高效教学

2019-10-21郭伟光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本课科学

郭伟光

摘 要:科学发现与科学技术创新为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及早通过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增加自身对世界自然现象的了解,拓展自己的实现,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主要学习平台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以教师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方向,从丰富资料,重视课堂导入;借助试验,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施高质教学;以及引导复习,巩固教学成果等五个方面对小学科学高效教学进行讨论,希望对各位科学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教学

小学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让学习者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指导基本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以及懂得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具备一定的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学生作为教师教学课堂的中心,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活动。

一、丰富资料,重视课堂导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有好的开端作为基础,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成功完成教学的关键,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生动呈现。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且自我约束力较差,在新的课堂教学开始时 ,很难迅速将注意力投入课堂,优秀的课堂导入设计是连接学生生活与科学学习的桥梁,既能提高教学效率,亦可解决低学段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问题。因此,依据小学科学学科特性与低学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真设计课堂导入,才能形成“一波万波”的局面,进而生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天的食物”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导入本课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首先写出自己的早餐会吃些什么,还有午餐和晚餐会吃什么,以及想吃什么。学生对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很感兴趣,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很多食物种类。此外,为了更直观地引入本课知识内容,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为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其中包括早餐可能迟到的牛奶、面包、豆浆、油条、包子等,以及午餐和晚餐中会出现的米饭、水、肉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和含有脂肪的食物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等,引入本课对事物分类的知识点教学,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借助试验,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要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就要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大的驱动力。实验作为一种对学生来说较为新鲜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小学生对动手实践的项目非常感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知识的特点,开展必要的试验教学。

例如,在教学“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时,就开展了以实验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出于好玩耍的心理,学生首先对教师分发下去的教学用具:磁铁非常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磁铁的磁极进行了了解: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S”极和“N”极两个不同的磁极相互靠近作用,观看有什么现象产生,以及同极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自主实验操作,很快知道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征。在本课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兴趣的驱动基础上,高效进行了知识的学习,且深刻理解了磁极的相互作用。

三、联系生活,实施高质教学

小学科学课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探究,了解科学,习得知识。也就是说知识要在学生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还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沉闷的教学氛围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高质量地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磁铁的两极”时,学生对于不同物质如沙子和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和溶解的本质十分熟悉了。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现象对本课知识有明确的理解,向学生举例了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我今天讲两个脑筋急转弯,大家猜猜好吗?”然后,学生聚精会神的教师将脑筋急转弯:“一匹马车驮着一马车货物过桥,崴脚了,几麻袋货物都掉到桥下,一会桥下游泳的小伙子大喊:真爽快,好甜啊!请问:马车上是什么货物?”学生小明积极举手回答:“可能是糖。”教师反问小明:“为什么可能是糖呢?”“因为糖可以溶解在水中。”小月也积极举手进行了回答:“也可能是盐。因为盐也可以溶解在水中。”同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有谁观察过将糖放入水中,是什么样的现象呢?”“糖溶于水的现象和高锰酸钾溶于水是一样的,只是没有颜色。”同样,教师也通过沙子在水中是什么现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教师举例的现实生活情境,对不同物质溶于水的不同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意识到了要认真观察,仔细探究分析的重要性,帮助教师完成了本课的高效教学。

四、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元素,也是间接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除了对新鲜事物了解的兴趣之外,学生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进行有效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从多方面鼓励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证小学科学教师长期的高效教学。

例如,教师站在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角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生活”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不是依靠学科标准去评价学生。通过赏识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力得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科学学科知识的自信心随着教师的赏识评价产生的成就感增加。如教学“天气日历”时,学生在课堂上制作出了精美的天气日历表,教师也毫不吝啬对学生手工的夸奖,让学生对自己根据科学知识做出的手工作品而增强了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和动力。

五、引导复习,巩固教学成果

如同其他学科知识学习需要复习一样,科学学科的知识学习也需要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不论是实践复习,还是对理论知识进行重复理解,亦或者回忆或者观看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要部分视频。不同的学生对复习的方式要求不同。笔者认为,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教师应拓展学生复习途径,引导学生复习。

例如,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的尾声引导小学生进行及时的当堂课新知识的回忆理解和记忆,同時在课下通过班级微信交流群等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提醒学生进行及时且必要的复习,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新课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将课堂上录制的教学视频经过不同知识点的讲解,进行剪辑后上传到慕课网络或者校园的学习平台上,供给学生更多的复习途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通过自主选择复习方式,能及时巩固学习成果,也帮助教师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要达到高效科学教学目的,就要始终将小学生放在教学的正中央,通过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课堂导入环节,增加教学资料,到结合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促进学生理解和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动力,以及引导复习,巩固教学成果,全方位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历晶.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35-236.

[2]吴彩莲.构建趣味课堂,开展小学科学高效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62.

[3]刘立凤.浅议如何创建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03):144.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本课科学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