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019-10-21田硕
田硕
摘 要: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与项目的整体使用功能存在紧密的联系,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也增强建筑结构的刚度与强度,可以保障建筑物后期投入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探讨如何提高这一施工技术的水平,保障施工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混凝土浇筑就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我国建筑行业,混凝土浇筑应用较为广泛,很多建筑工程队称之为打混凝土。混凝土浇筑的使用可以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并提高施工质量。为了保障居民安全有效的使用,国家对混凝土浇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存在诸多问题,这在混凝土结构和建筑施工质量之间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面上分析混凝土浇筑工程,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
1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裂缝的原因
1.1无法有效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情况
目前,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硬化时产生的水化热问题还是难以控制的。混凝土有着体积大和厚实的特点,导致水化热无法及时的排出,在内部大量热能蓄积的情况下,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引起混凝土自身收缩不一致,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1.2材料供应及浇捣技术原因
混凝土由于体积较大,在施工过程混凝土供应需要较大,有些项目周边环境复杂,从而造成材料供应不及时,间隔停顿时间过长等问题或者在进行浇筑施工时未合理规划好施工顺序,浇捣间隔时间过长,人为的造成施工停顿,从而因混凝土间隔时间过长造成施工裂缝。
1.3混凝土养护工作没有有效落实
建筑工程是比较复杂的工程类型,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多,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还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通过对水凝土的养护,能够减小裂缝出现的几率,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工程在混凝土养护的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混凝土受浇筑温度和水化热的影响,使其内部形成阶段式温度,很容易造成裂缝的出现。而且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水分蒸发,在蒸发时会产生收缩的现象,这种干湿变化,不利于混凝土的稳定性。所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就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力度。
1.4混凝土的收缩变化情况
在混凝土当中,25%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需要的量,而剩余的水分则会因为混凝土的表面热量而蒸发掉,当出现多余的水分蒸发的情况就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开始收缩,当混凝土出现收缩的情况时,当处于水饱和的状态下,还可能会出现膨胀恢复至原有的体积的情况。混凝土的体积会随着干湿交替而发生变化,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水泥的品种、外加减水剂以及掺合料的品种还有施工工艺等等都会对混凝土的收缩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基础浇筑
考虑到工民建工程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工民建基础浇筑在对混凝土浇筑技术予以应用之时需分类进行,具体有阶梯状、大体积与条形3种形式。在阶梯状施工应用中,浇筑工作需按照台阶的实际分布一次完成,此过程不能出现任何的缝隙。进行杯口状柱基础浇筑时,要想对杯口标高实施特定范围的有效控制,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迅速且尽可能地使杯口底部的混凝土足够密实,稍作停顿之后,再继续后续的浇筑工作,这一工作如果做得不够充分,混凝土重量的不断增加可能会导致芯模上升等问题的出现。在大体积施工应用中,可对分段分层浇筑方法予以采用,相邻层之间要进行密切结合,保证没有缝隙出现。若一次性浇筑难以完成。可适当设置基础后浇带,混凝土尺寸量化时,应注意混凝土冷凝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收缩和膨胀,并制定有效措施。在构件的施工过程中,水平距离通常比较长,浇注前需要对模板两侧进行准确的标记。
2.2剪力墙浇筑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剪力墙浇筑所采用的浇筑方式以长条形流水线方式为主。具体而言,需先在墙体地面均匀浇筑一层厚度约为5cm的混凝土,以此工作的完成为基础对整个墙体进行浇筑,这样的浇筑顺序可以留下一定的施工缝隙,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对缝隙的位置加以明确,看其到底是在帘洞上还是门洞上为宜。剪力墙的浇筑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中间不可随意间断,此外,接口处的振捣力度还要足够大,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能够与其接口实现真正的结合。孔洞位置与洞口周围混凝土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内外墙墙柱及墙体的浇筑工作应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在进行振捣时,应将洞口与振捣棒的距离保持在30cm以上,洞口两侧的振动也需要同时进行,以避免由于振捣力度而导致的洞口变形现象。为了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予以保证,削弱浇筑工序对剪力墙结构的影响,应在对工民建工程剪力墙进行浇筑之时固定钢筋的位置,并且时刻关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保证保护措施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2.3梁板澆筑技术
梁板浇筑技术一般常用于工民建施工过程中,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构筑相应的梁板,同时选择相应较为合理的浇筑施工方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需要对工作场所中的肋型楼板进行及时的浇筑。在现场操作过程中的浇筑方法常为赶浆法,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浇筑达到指定位置区域时,检测达到相应的浇筑强度后再进行后续的施工作业。同时,在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梁板的厚度小于铺设的高度值,确保压实的方向与浇筑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时在压实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振动的频率及强度,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根据现场实际生产过程中,在指定区域布置一定数量的移动标志,对于混凝土的施工的厚度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当振动压实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完成找平操作,一般情况下通过刮尺进行找平,保证施工完成之后的混凝土表面较为平整与光滑,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2.4位置浇筑
这种浇筑方式主要通过在相应的位置布置钢筋以提高整个工民建工程的可靠性、稳定性,由此可见,在实际的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钢筋位置的确定,对于位置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提升整个支护过程的稳定性,准确的布置钢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效果。在生产过程中,当钢筋的位置布置不合理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改正措施,对于相应的位置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2.5分段分层浇筑
首先是从底部进行浇筑工作的,在对底部混凝土浇筑到2~3m后,才能进行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然后在对各个段层进行分层浇筑。若分段分层浇筑应用的建筑工程层数比较少,其在对顶层浇筑完成后,第一层的混凝土若处于没有初凝的状态,则需要从第二层的部位进行分层浇筑,以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可以有效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现代城市化的建设速度与质量。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和管理中,需要充分地认识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通过采取分层浇筑、强化控制与加强养护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为工程项目的优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同时还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 张凯歌.工民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19(11):04-06.
[2] 柴庆双.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究[J].工民建天地,2017,08(17):33-34.
[3] 吴金胜.关于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实践分析[J].江西建材,2016(24):84.
(作者身份证号码:1311821984021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