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之模式探讨

2019-10-21张丽芳李天罡

大东方 2019年8期
关键词:校本教学研究教研

张丽芳 李天罡

校本教研,其实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下面我就校本教研的一点心得体会及简单做法介绍如下:

一、立足教材搞研究

首先,明确教材。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教师首先必须对教材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后,研读教材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而教材应当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教材既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过程”,也是要达到的“目标”。如果用一句简短的句子进行概括就是: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介。新教材体现了“过程”与“结果”,“过程”不是详细的,“结果”不是事先给出的。而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教师就是要把教材中简约的“过程”变化为使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这一个丰富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结果”。

其次,研读教材。研读教材应做到“四要”:要对研读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的实质,提炼教材的重點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都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呢?根据教材内容准备设计哪些相关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要从教材编者的角度、从自我解读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审视教材,合理开发与利用教材。

二、预设教案搞研究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预案,就像打仗没有作战计划、表演没有剧本、建筑没有图纸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网络时代,我们将传统的独立编写教案模式改为“分工协作,共同参与,交流研讨”编写模式,减轻教师在编写教案上的负担。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每个人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高,每个人都获得了新的意义的“学习共同体”,集体备课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让每一个人的长处都得到体现,让每一位老师都能积极主动的去探讨,去研究。

三、立足课堂搞研究

课堂是最好的研究基地,离开课堂搞研究就是纸上谈兵。教师对平时的常态课要做好悟课与磨课工作。悟课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所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思考:对这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置、环节的安排、过渡语言的推敲、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等再熟悉一遍,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预案再梳理一遍。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而许多教师是教两个班,利用这个条件,应做好磨课工作,第一节课教学是为第二节课教学打磨过程,第二节课教学是在第一节课教学基础上进行修改与完善。长期进行这样的琢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经常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的研讨,以两节课展示,主要形式包括:首先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再次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在这类研讨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听取大家的评议,征求意见,以求完善,推广互动教研课的成果,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展开。

四、立足反思搞研究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

五、围绕课题搞研究

课题研究是使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我们要求各个课题组要围绕课题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努力使课题研究与教师培养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问题结合起来。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交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寻求着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使教师的理论积淀逐渐深厚,研究意识逐渐增强,研究能力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样的研究活动中学会了教科研方法,体会到了参与教科研的乐趣,并能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以研促教,营造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

这些教研模式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创新出适合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让校本教研因你而改变,因你而精彩。

(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校本教学研究教研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