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019-10-21张容彬
张容彬
摘要:新媒体对高校在校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上的,也有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方面的,而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迥然不同,在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在校生的喜爱和推崇。同时,新媒体不仅仅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且对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到心理健康的层面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准确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诉求的现实状况、深刻把握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和解决途径,是广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更加具有矛盾性、模仿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一是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对外交际方面,一方面非常渴望通过新媒体了解和感受外面的未知世界,渴望与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却对外界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心怀恐惧,渴望在新媒体交流中保持自己的神秘性,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外界干扰。
二是模仿性。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个人思想意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对外部社会环境了解不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通过新媒体很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进而产生较强的模仿心理和行为。比如,很多奇装异服等行为都是受到网络行为的干扰进而产生的模仿行为。
三是不稳定性。大学生心理尚未发育成熟,面对一些挫折和困境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尤其受到新媒体上各种信息的影响,导致心理问题进一步加剧,这种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比较突出。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新媒体给予大学生表达心理诉求的渠道
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较为活跃,对新生事物和社会现象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感知,进而产生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和波动。这种情绪和波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宣泄的渠道,导致很多学生背负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在尝试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也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和挫折感,需要进一步发泄心理压力。在新媒体背景下,微信、微博等给大学生宣泄心理诉求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载体,通过发布朋友圈等方式,大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心理动态,宣泄自己的心理压力,为大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二)新媒体给予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
大多数大学生对外部社会的了解十分有限,生活经验、成长经验、社会经验等各方面都相对不足,同时也对外部社会和环境有着十分强烈的探索欲。可是,就目前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看,与外部社会具有一定的距离,相对单纯封闭一些,仅靠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的经验,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媒体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渠道和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大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取和学习自己所需的信息,包括学习信息、成长知识等,这对大学生更好地获取学习资源和成长经验都是具有较大帮助的。
(三)新媒体给予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载体
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相对有限,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缺乏正确认识,对自身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无法有效地了解和纠正。加之,很多大学生认为罹患心理疾病是难以启齿的,对到正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存在抵触情绪,缺乏了解、咨询、沟通、纠正的机会和载体;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新媒体为大学生认识、了解、分析心理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媒介和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或者一些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大学生可以查询和学习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正确认识和了解心理健康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平台。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认知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
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两种经验来实现,一种是直接经验,另一种是间接经验。对于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大学生来讲,间接经验显得更加重要。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给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外部环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在新媒体上传播散布,这对大学生的认知方面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这些新媒体上的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有思想带有明显的极端性和负面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會起到一定的错误引导。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情感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
需要看到的是,大学时期往往是学生们获取情感体验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们开始对亲情、爱情、友情和人生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和感悟是片面的,是与个人经历紧密相关的,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特别是,一些学生遭受情感伤痛的时候,比如失恋时期、亲人逝世等,这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消极、厌世、自卑等不良情绪,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多负面的信息充斥其中,这些具有悲观情绪的大学生一旦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比如,加入了一些不健康的QQ群、微信群中,就很可能受到网络信息的蛊惑和怂恿,进一步加深自己的情感伤痛,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追求,甚至可能会让个别学生一蹶不振,进而对今后人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
从当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看,虽然比校园外的社会环境相对简单一些,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隐患和问题。
一是沉迷网络问题。一些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相当沉迷,每天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不仅对个人健康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严重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
二是享乐攀比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很容易产生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惯。
四、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要不断净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媒体环境
一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针对新媒体上各种思潮泛滥的特点,高校要进一步发挥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作用,针对不良思想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通过开设校园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方式,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不断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二是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心理问题产生的理论层面上看,大多数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心理需求被忽视或者没有被满足,对于大学生也是如此,大学生就是对人生缺乏正确认识和规划,才在网络上寻找寄托。对此,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具有认同感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开放、自由、积极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前提。
(二)要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要提升心理健康课程的针对性。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改变传统思维下心理课程流于形式,过于泛化的特点。
二要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专职心理教师、教学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干部、寝室干部的四级健康教育体系,真正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初期,预防于未然。
三要实现心理健康防治的合力。在健全高校心理咨詢机构的同时,努力构建高效心理健康咨询网络机构,进一步发挥新媒体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们借助新媒体就可以实现心理健康的自测、咨询和治疗。
(三)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一要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特点和运行规律的认知和了解。通过举行新媒体专题教育、学生社团等多种载体,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分辨和认识能力,引导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进行去伪存真,使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新媒体对学生心理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不断提升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二是强化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人格塑造。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高校要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推进的方式,对大学生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提升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抵抗诱惑和自律的意识,让大学生在面对新媒体的诱惑和误导时,能够心明眼亮,能够从思想上、道德上、行动上全面提升免疫力和抵制力,实现个人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