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渗透客家礼仪教育刍议
2019-10-21张天虹
张天虹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国无礼而不宁”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学生能够遵礼、达礼、用礼,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讲到北人南迁,“西晋末年以来,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讲到“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自宋代开始,经济的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发展”,这都是客家人迁徙路线的历史印证。
古之石壁人原本中原汉人,据史学家考证,从东晋开始,受中国历史上战乱、饥荒、兵灾以及政府的奖掖安排,外地经济的引渗等,使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在唐宋期间,南迁的中原汉人一度汇聚在石壁。古之石壁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开阔盆地,这里土壤肥沃,森林茂密,从高处望去,像一堵绿色的屏障,故古石壁素有“玉屏”之称。南迁中的汉人在此“避风港”里垦荒拓殖,生息繁衍,不断与当地土著居民交往、融合,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创造了坚韧不拔、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此后,这批客家人及其子孙把这里作为新的起点,迈出坚实的步伐,走遍南国,及至中原,而后又飘洋过海,奔向五洲四大洋。如今1.2亿客家后裔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世界客家人多称其一世祖来自宁化石壁,石壁便成为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发祥地。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客家祖先将中原的礼仪与南方土著人的规矩优势互补,渐渐地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的风俗习惯。客家礼仪包括很多方面:如做客礼仪、邀请礼仪、待客礼仪,客家人好客,为世人所称道;如祝寿礼仪,在客家区域,尤其是农村,风行着客家人的各种习俗,在这些习俗中,为老人祝寿最为热烈,最充满骨肉亲情,这也几乎是在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喜事;如客家安席礼仪,每一个家庭遇到红白喜事时,都希望办得风风光光。所以均得请专人把好安席一关,免得当场招惹亲戚的不满,或留下话柄。作为司仪人员,要根据办喜事的种类、场所的宽窄和安席的原则,有条不紊地进行安席,来不得半点马虎。而在客家诸多礼仪中最有特色,最值得称道的当属宁化石壁客家祭祖礼仪!
客家人素有爱国爱乡、慎终追远、敬祖穆宗之传统美德。为了满足客家姓氏寻根谒祖的需求,宁化县政府建成规模宏伟的客家公祠,作为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1995年落成后,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将每年公历10月定为“祭祖月”。
古代祭祀分两种,一种叫公祭,一种叫私祭。公祭用于官方,现在演化为献花圈和鞠躬礼。私祭比较丰富包括了家祭、宗族祭祀等,多为民间团体采用。现在还有三跪九叩,就是沿袭了古代的传统。记载古代祭祀仪式的书,有唐代的《开元礼》、宋代的《朱子家礼》、清朝的《大清全典》。
石壁客家公祠的祭祀仪式的程序为:1.击鼓、鸣金、奏乐、鸣炮开堂;2.主祭生、陪祭生、领祭生就位;3.牲酒进馔、果品上贡;4.主祭生盥洗燃烛,上香鞠躬;5.主祭生出主安位、安杯、安筷、献牲、献帛、复位;6.全体拜揖,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7.主祭生案前上香,初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复位;8.全体拜揖,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9.主祭生案前献酒,初献酒、二献酒;10.读祝文;11.主祭生三献酒,复位;12.全体拜揖,一叩首、再叩首、三叩、兴;13.焚祝;文14.全体三鞠躬;15.礼毕退班。
另外,石壁客家公祠也设公祭。公祭则由政府组织,不设祭品,只献花篮,不行跪拜只行鞠躬,适合外来各级领导、学者、专家、记者、参观团队等。仪式如下:1.鸣炮开堂;2.全体肃立;3.主祭者就位;4.陪祭者就位;5.上香,全體行庄严注目礼;6.敬献花篮;7.读祭文;8.全体向客家先祖三鞠躬;9.礼成。
客家祭祖礼仪具有半官方色彩,仪式隆重,程序复杂,有助于我们理解传统祭祀文化的博大精深。《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在古代中国人看来都是头等国家大事。祭祀文化特别发达。祭祖、祭神、祭天,原理都是相通的。
一年一度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是我县最隆重的祭祖仪式。来自海内外客家乡亲身穿黄马褂的在古装仪仗队的引导下,沿着“客家之路”,依次来到客家公祠前。三通鼓响后,客家乡亲虔诚地拈香顶礼膜拜,表达对祖先的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于2008年6月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壁客家祖地的祭祖礼仪,是建立在客家人对祖先的信仰崇拜和寻根溯源的基础上的,并以传统的祭祀礼仪满足游子追远的心情,显示了我国古文明礼仪之邦的光华。
现在,随着研学旅行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以研学的方式开展丰富的校外课堂,研学内容不乏历史内容,这正是历史教师大显身手、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现场教学的好机会。当前,很多学校安排学生走进宁化客家祖地,去了解和传承客家文化,学习和体验客家文明礼仪,特别是客家祭祖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