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制作及应用
2019-10-21唐萍
唐萍
高中生物知识较多,还有一部分知识较抽象,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尝试制作了一些模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以期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的目的。 模具是指根据课程的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實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性教学器具或实验训练器材的总称。教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我就对教学中所用到的模具进行举例以及对使用后的反馈等进行阐述。
案例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制作方法: 1、剪取球形硬纸片(代表磷酸)、长方形即时贴(四钟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碱基)、五边形硬纸片上(代表脱氧核糖)。2、将一个剪好的球形硬纸片和一个长方形即时贴分别用订书钉连接在一个剪好的五边形硬纸片上,制成一个个含不同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模型。 3、将若干个制成的脱氧核苷酸模型依次穿在一条长的细线绳上,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好,旋转一下,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4、在所制模型的背侧用三根较粗的铁丝加固,双手分别提起细线绳的两端,拉直双链,旋转一下,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通过DNA双螺旋结构的制作,形象、直观的展示了DNA的结构,有利于学生DNA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案例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结构基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上的逐级传递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标准为“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属应用水平,但该部分内容较抽象,学生对各营养级能量的输入输出的途径容易混淆,一些基本概念不易区分,如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摄入量以及同化量等等,为了攻克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软磁板这个教具,在软磁板上贴上相关的一些名词概念,让学生上台将对应的软磁板贴在黑板上借以构建模型,并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改正,教师加以指点和总结。这样在直观的模具中学习该部分内容,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使教学更加直观,参与性跟强,但与教材的插图有一定差距,需要利用多媒体近一步展示,进行小结,效果更好。
案例三.人体膝跳反射演示器
人体膝跳反射有关内容是现行高中生物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膝跳反射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活动较抽象,涉及到神经细胞等微观结构。为了突出重点,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过多枯燥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神经反射弧结构和反射特点,我们设计制作了人体膝跳反射过程模拟演示器。在制作过程中,用泡沫板代替小腿,借助于物理知识,用到了电机等。本模具取材较方便,结构只有简单电路,操作简便。可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地演示人体神经反射弧的结构和反射过程。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可以用到模具来教学的远不止这三个案例。在必修一中如动植物细胞器结构纸质模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模拟装置的制作,
细胞的有丝分裂等。我记得当时在讲质壁分离这个实验中,课堂上演示的模拟装置实验,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能很好地了解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相关原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积极运用适宜的辅助教具和学具,可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比单纯听老师单调地讲解、使用挂图等更直观形象。学生普遍认为比以往使用挂图或点击多媒体课件要更直观、简便,且印象深刻。在必修二中如DNA的复制纸质模具、遗传信息的翻译纸质模具、基因在染色体上纸质模具通过这些模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归纳和概括高中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而在必修三中,内环境的组成,免疫调节,能量流动等都可以借助一定的模具来进行教学。
模具在教学中可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于突出教学重点,用于突出教学难点,用于揭示真理,用于设置悬念,用于巩固知识等等。在制备生物模具时应注意,要构思巧妙,设计新颖,材料易取,制作容易,操作简便等。且在教学中,由于生物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不只使用一种模具,所以,模具的组合问题还值得钻研。且模具虽好,但如何用,怎么用,哪一个时机来用,如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等还值得我们去探究。只有用好了模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教师可以借助自制模具作为信息载体,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学生参与教具模型构建,能够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新意识。总之用好模具,才能让它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