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设备管板空洞修复方法浅析
2019-10-21高放
高放
摘 要:目前为止国内最早的几套尿素装置已经运行20多年,高压设备是尿素装置的核心设备,关乎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以中原大化高压设备氨汽提塔管板空洞的修复方法为例,分析出现空洞的原因,并提出修复空洞的方法,保证高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空洞修复;泄露部位;腐蚀
1 检修前氨汽提塔E101设备状况
中原大化尿素装置氨汽提塔E101为直立式管壳式热交换器,有2574根换热列管,列管总长5830mm,换热面积814m2,材质为钛材,汽提塔主要腐蚀形式为冲刷腐蚀,汽提塔已运行27年,其中因为列管泄漏停车检修堵管四根,分别为:2003年3-13泄漏堵管;2016年4月,氨渗实验发现38-7泄漏堵管;2016年7月氨渗实验发现61-1泄漏堵管;最严重的一次在2016年10月25日汽提塔泄漏检修时,发现E101列管54-2泄漏,同时此列管下部部分管板(承压层)腐蚀穿孔,因此造成此区域在正常生产中承压效果减弱,存在泄漏风险,经公司多次讨论研究决定对汽提塔更换列管缺陷段及修复管板空洞。
2 换管程序及注意事项
管材到达现场,提供出厂合格证,成分表及检验报告;确认列管外径,内径及偏差,施工平台提前制作,施工工具提前准备就位,堵管及管板分布图准备充足,统一管口定位方式。要求检测单位检测时需提前商定如何提高检测精准度,保证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在200mm以内,甲方提供尽可能提供条件满足乙方高标准施工。
3 设备涡流检测报告
以进液口下方(西面)为第一排,每排自左向右计管数,100%列管涡流检测,实测列管2412根(162根堵管)。
①发现部分列管在上管板内管段有内壁缺陷信号(腐蚀沟槽、腐蚀坑),大部分分布在管板的前后及左侧区域,有明显可记内壁缺陷信号列管114根,其中较大的9根,中等的62根,较小的43根。部分列管在下管板内管段也有内壁缺陷信号;②上部列管壁厚值在1.60→3.80mm,平均壁厚2.89mm:下部壁厚值在1.20→3.50mm,平均壁厚2.56mm。有较大腐蚀减薄的列管在管板上分布有一定规律,管板前后及两侧边缘区域的列管壁厚值较薄,中间区域的列管壁厚值较厚,从单根列管来看,腐蚀减薄区域在管口至距管口1-1.5m范围内;上下部的最薄点分别在两侧距管口430mm左右;③对原泄漏的列管3-13、38-7、54-2、61-1均已堵管,周围未堵管的列管进行空洞检测。检测发现3处空洞信号,第一处38-7周围:共测得1根列管有空洞信号;37-7(0-300)。第二处54-2周围:共测得9根列管有孔洞信号。第三处60-1周围:共测得27根列管有孔洞信号。
结论:管板外管段处于正常腐蚀减薄状态,管板内管段出现异常腐蚀。
根据检测报告确定下部壁厚值≦1.70,上部壁厚值≦2.30,上管板內管段有缺陷信号的,管头损伤的,孔洞周围的,均需要接管,管板注胶空洞处理。
4 缺陷管段换管检修及管板空洞修复
①去除上下管板的管端连接焊缝,将列管拔出;②切除减薄部分管段,新管段与旧管段组装焊接,壳体开洞,观察空洞大小、样式,制作注胶底板,内部垢和碳钢绣渣全面清理干净,壳体打磨补焊修复,壳侧圆弧板16Mn补焊修复,着色检查;③列管对接焊缝检验,检测10根,注胶管开槽,与旧管加堵头隔离焊接修复,合格后回装对接焊列管,焊接管子与管板焊缝;④在圆周检漏通道上留3个观察孔,以便于确认判断注胶充实情况,通过注胶管3根(55-1.57-8.59-6)注胶对管板进行修复,壳侧圆弧板(16Mn)加热消残余应力和H2,加衬板补焊恢复,焊缝全面找色检查;⑤空气试漏,压力最高5bar,多次喷肥皂水检查,未发现异常;⑥氨渗实验,多次多人检查,特别是重点部位,未发现异常;⑦水压试验,不装塔内件,装上下封头,结束后检查未发现异常;⑧第二次氨渗实验,100%PT检验,未发现异常,回装塔内件、封头。
5 结论
经过全系统开车后,满负荷正常运行一年多,氨汽提塔不但提高了效率,也在运行中未发现泄露现象,年度例行宏观和涡流检查空洞部位也未发现任何异常,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在尿素高压设备发现类似管板问题可推广使用此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崔继哲.化工机器与设备检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设备维护检修规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3.
[3]李荣雪.金属材料焊接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