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艺术韵律美、意境美探析

2019-10-21韦刚

大东方 2019年8期
关键词:美学创作

韦刚

摘 要:播音员主持人只有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了解播音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掌握多种形态的语言表达样式,才能圆满完成不同节目的播音主持创作任务,达到“声美”“意美”“情美”的理想境地。

关键词:播音語言;创作;美学

播音主持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其流露出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是由它所使用的汉语言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所决定的,也是由播音员主持人恰切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表达生发出来的。语言艺术有它一定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也是播音员主持人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世界上最发达、最丰富、最科学的语言之一的汉语,在世界语言学中独树一帜。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在《论文辑要》中说:“诗文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在《出口成章》一书中强调,选择字词要选用音义俱美的。自古以来,我国对语言艺术诵诗就有研究,《诗经》里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正因为言之不足,长言才能在循环往复之中把诗的气势、意味和神韵展现出来。汉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中国文学的诗、词、曲中得到极致的发挥,而在广播电视语言中,要讲究语言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则需要创作者即编辑、记者和播音员,将语义美和语音美结合起来。

一、韵律美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创作主体,掌握了汉语的韵律美,可以为我们的播音创作提供广阔的可容性空间。有声语言的韵律美,是汉语言固有的“音乐美”“节奏美”“抑扬美”等要素所决定的,它的表现形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语言艺术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语音方面,在古代汉语中,语音就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诗词中又分为平声、仄声,平仄协调便成了格律诗的基本要素。现代汉语语音包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汉语普通话中的元音、声母中的清音,在发音中有一定的优势,开口度大、响亮悦耳,它排除了入声中高音成分多(短暂而急促)的调子,因而显得明朗、舒缓、清晰。普通话中的儿化音,灵活、轻巧、柔美、细腻,丰富了语言艺术的韵律美。此外,普通话中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听起来跌宕起伏、节奏分明、错落有致,更增添了几分韵律美。人们听广播、看电视,追求的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赏心悦目、声画和谐”。播音主持语言,应尽可能地准确、生动,还应具有声畅气通、情声和谐、韵感优美等特色,使受众悦之于耳,动之于心,产生共鸣。规范纯正的汉语普通话,具备平仄相间、抑扬顿挫的美感节律,缓疾有节、音韵铿锵、强弱互补、掷地有声,可谓是一种富有音乐感的民族语言,能给人以悠长的韵味与悦耳的愉悦。可以说,有声语言的韵律美不仅体现在字里行间的诗韵里,更体现在话筒前的播音艺术创作中。从特性上说,广播电视有声语言的审美,跟音乐、舞蹈、书法、美术、雕塑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的审美,犹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难以静态体味,难以反复咀嚼。发掘这种美、追求这种美,是每一位播音员主持人业务实践中的题中应有之义。语言的韵律从形式特征上分析,主要表现为语流的节奏感。一般来说,构成节奏的是两种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显示快慢;另一种是空间关系,显示高低。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播音创作就应该讲究这种美感,遵循这个规律。我曾担任电视专题片《古树春芽话鱼鼓》的解说,这部片子介绍的是衡阳的传统民间曲艺祁东渔鼓,它是采用长二尺四寸,圆周九寸大的无节竹筒,蒙上猪皮膜做成的“渔鼓筒”为主要演奏乐器,配合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唱词结构严谨,文字通俗,语言活泼,人物形象生动,同时加入月琴、云板伴奏,音乐唱腔质朴、优美,与地方语言音调紧密结合,韵律和谐,行腔圆润,地域特色鲜明,我在解说时,充分注意有声语言的韵律之美,讲究字音的清晰、完整,内在情感上真挚、朴实,语言样态上,做到灵活、细腻,与整个片子的画面、音乐相辅相成,收到良好的播出效果,节目获得全省优秀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最近几年我担任解说的《活化石――中国小鲵》《蜕变》《生命》《历史永远铭记的英雄――雷宏》《蔡伦故里》《沉重的瑶歌》《文明雁城》等几十部大型电视专题片,都特别讲究语言的平仄和韵律,在播音创作过程中,注入真情实感,一切从内容出发,或欢快、或低沉、或铿锵、或悲悯……这些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不仅通过文字的象形、会意去体现其中的意义,也通过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去强调或渲染。

二、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播音语言的意境是播音员运用有声语言依据稿件再造的艺术形象(符号)和它们所表现的艺术气氛、艺术情趣、以及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和幻想的总合。张颂教授曾在《朗读美学》一书中指出:“朗读中的有声语言,是依据主体的驾驭能力获得审美价值的。为了对听者负责,我们决不能满足于文字作品的浅显而把朗读单纯变成声音的流动”。我们在塑造意境美的时候,要把自己置身于稿件中去,通过情感充沛的语言把听众带进稿件的视听意境中去,不仅体现在能让听众得到审美愉悦,同时也会使创作主体获得无穷的创作经验和审美享受。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特色不仅表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且表现在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该影片减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字即是领袖对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对领袖的情。播音语言就很有意境。作品用陈述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向人们展现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普通人的毛泽东,播音语言质朴、厚重,感情真挚、细腻,让观众从一个个历史镜头中体味到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意境。播音员用陈述性解说方式解说人物的专题片,做到了客观叙事,感情不是大起大落的“朗诵式”,解说时语调起伏不大,音高不强,节奏不快,娓娓道来,细致陈述,语调和缓,充分展现了人物的独特风采。2018年底,金鹰纪实频道和芒果TV联合创作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故园长歌》,在选题立意和创作手法上均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创新,通过对毛泽东革命经历和故园情深的影像书写,彰显出一代领袖的伟人风范。全片视角颇为新颖,以“毛泽东与故乡”作为贯穿始终的主体线索。全片五集分别为《别梦依稀》《独立寒秋》《我失骄杨》《俏不争春》、《长岛人歌》,围绕毛泽东的乡情、亲情、爱情、父子情和师友情依次展开,以大量丰赡充沛的细节支撑,将领袖毛主席的真挚情感放置于中国革命的幕布之上,从个体生命呢喃的小叙事中折射出革命家国的大叙事,具有较强的情感穿透力。播音员解说大气、庄重,大处不空洞,小处见真情,血肉丰满,气韵充盈,使全篇大气磅礴,意境深远。

(作者单位:湖南衡阳电视台)

猜你喜欢

美学创作
印花派对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相悖美学
小艺术家大创作
纯白美学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