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2019-10-21李琰

大东方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实践研究实验教学

李琰

摘 要:在初中阶段,科学素养既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托物理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素养;实践研究

1、抓住兴趣,调动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力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再引出一些物理概念,得出一些物理规律。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彩的演示,往往能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留给学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在讲授《浮力》一课当中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的时候,先做好相应的物品准备: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先进行导入,向学生提问:在寓言故事当中,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是听过的,那么,大家知道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吗?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谈论,引入浮力的概念。学生在知晓浮力的概念之后,便对于乌鸦喝水的故事有了科学的解释,这时教师引入“阿基米德原理”,向学生提问,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再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可以设计一下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得出结论,浸在液体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实验是教学中最直观、最有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

2、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实验的参与性

随堂实验,一般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一些材料易取、实验过程较为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设计、制作和实验探究,积极主动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每次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例如: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上台来演示: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演示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紧接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实验猜想(时间可长些),然后提出如何研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待学生明确研宄方法(控制变量法)后,利用压强计来演示(可以找学生当实验助理),教师指导。①保证密度、深度相同,方向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②保证密度相同,深度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③保证深度相同,密度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局度差;④讨论实验结果。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脸上洋溢成功的喜悦。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学实践表明,利用随堂实验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3、充分发挥分组实验的合作性

探究性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由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探究性分组实验的过程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师只起到引导、督促和组织的作用。就如在“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一课中,我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来设计实验计划,希望他们能够在组内总结与交流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具体方法。大多数学生对天平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来设计测量步骤。在本轮实验中,学生需自行操作与记录物体质量数据,在组内完成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总结任务。在小组实验中,所有学生都要认真观察,轮流操作实验设备,总结减少误差的具体方法,以及测量固态物体与液态物体的实验差异。本次实验结论都是以初中生的现实操作为基础的,所以能够给初中生带来更大的学习满足感,而这也將激励学生,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期待。

4、延续实验环节,扩大探索空间

一般情况下学生进行课本上实验探宄,达到实验目的也就宣告实验成功。其实这些实验还有很大可以挖掘的空间,在实验教学中,我通过延续、创新实验环节,使基本实验装置发挥更大的功能,学生的思维潜质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例如:探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根据实验要求提供的器材有:一枚长铁钉、一条长约1m直径为0.4mm2的灯头线、三节干电池、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电流表、一个开关、20枚大头针。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知道电磁铁强弱变化跟电流强弱和线圈匝数有关。如果再发给学生一枚长铁钉、一条长约2m直径为0.4mm2的灯头线,提出再继续做一个实验。要求是:两个相同的电磁铁同时吸上10枚大头针。为此学生必须把两个电磁铁串联或并联起来后,再串联滑动变阻器接在电源上。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再去创造一个新的实验,同时还可以巩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5、小结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宁.《物理教学培养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

[2]梁颖.《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学周刊,2016,(9).

(作者单位:北京市呼家楼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实践研究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