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千年的窃窃“丝”语

2019-10-21宋佳

大东方 2019年8期

宋佳

摘 要:我们沉迷于两千多年前的艺术,惊叹于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T”形帛画的身上我们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它是“过去”和“现在”的一次世纪对话。本篇从“T”形帛画着手,分析了汉朝的文化思想,以及帛画在现代的影响和发展。它铭记的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精神信仰,它身上的故事和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探索。

关键词:帛画;神仙思想;现代帛画;穆益林;古帛今传

人死之后会去哪里?

从古至今,这是每个人、每个时期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生死”不仅是与人相伴始终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吸引古往今来无数哲人智者无尽探索的哲学问题,不同的生死观形成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理解。2000多年前,当西汉王朝的轪侯家为死去的亲人送葬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到,他们这个巨大的坟冢会对后世的人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在众多文物中,马王堆墓出土的“T”形帛画,和那位穿越2000年的贵妇人一样,令所有考古学家为之震惊。覆盖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内棺盖板上的这幅帛画,传承着2000多年前丧葬理念和繪画艺术的传奇,于1972年4月25日晚上将它的神奇呈现于世人面前。

两千年,一瞬间,永生之梦光华再现。

一、“T”型帛画的前世记忆

墓主人生前处于汉初,统治者改变了先秦“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的繁重徭役,而实行“轻徭薄赋,休生养息”的政策,减轻人民负担,劝课农桑,恢复经济。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使西汉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稳定和巩固了汉朝的封建统治秩序。在文化思想上,一方面先秦思想也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汉代人,比如对神仙方术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另一方面,源自楚文化的影响,“T”形帛画中所描绘的不少神画图像都与《楚辞》相符。这种逐渐富足的社会经济和成熟的社会思想为这个“豪华棺椁”的呈现奠定了基础。

在汉代,升仙思想促使了当时厚葬之风的盛行,人们都以为人死后的灵魂是不灭的。他们在覆盖棺椁的帛画上,描绘出灵魂升天的情景和灵魂所生活的天界仙境,以寄托渴望成仙的遐想。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从绘画内容上来看,主要表达的还是墓主人升仙的一个主题,无论是画面中“人”与“神”的地位,还是神龙引颈飞天的姿态,都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死后升仙的追求和对重生的渴望。

二、“T”型帛画之中的思想

从古至今人们对神仙的追求和对重生的渴望从未停止过。从远古时期人们对待死亡的模糊认识到恐惧和害怕死亡,再到创造出一系列复杂的丧葬仪式以求升天,这都取决于当时人们对天神以及灵魂存在的信仰之上。至秦汉时期,人们的墓葬仪式已发展的相当成熟,成为早期中国思想与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们看来,生与死之间是有关联的,而这个关联需要通过一种形式-墓葬仪式来完成。

这幅“T”形帛画所描绘的正是人们所向往的能通天地神灵的永生之路。帛画分为三个部分,帛画的上方描述的是人们理想中天界的模样:金乌低声诉,立在扶桑树;蟾蜍伴玉兔,广寒宫里住;神灵烛龙,在祥云间飞舞;那里日月同辉,那里比人间更加丰富。中部为人间世界:在华盖下面,画的是一位老年贵夫人拄杖而立,她就是一号墓的主人辛追,对于辛追夫人的形象描绘采用的是写实的手法,辛追夫人手持拄杖,面向西方,前有小吏迎接,后有侍从护送,相当形象的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体态样貌,这是画面的中心,也是作者着力描绘的重点。中部的下端是辛追老夫人的家人,个个面色青蓝,神色悲哀,仿佛在哀悼老夫人的逝去。最下部为地下部分:描绘了一个赤身裸体的地神―鲧,[1]他正托举着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巨大的鳌鱼,传说中鲧是大禹之父,只有鲧才能稳住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从而镇压地府中的妖魔不去侵扰主人安静的亡灵。

三、帛画的今生价值

斯人已逝,但其留给后人的文化、艺术等宝藏都将随着历史的向前而源远流长。在汉代帛画中,马王堆帛画不仅数量多,水平高,形制完备,而且年代最早。同时,马王堆汉墓,在现已发掘的所有帛画墓(包括楚帛画墓)和所有西汉初墓中,又是唯一具体下葬年代清楚,死者见于史书记载的墓葬。[2]马王堆T形帛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马克思说:“一切神话,都是在想象中和通过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3]。这些想象不仅是古人的精神寄托,同样也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文化,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更将是未来的。俄国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在下一代就将会又有它自己的美,谁也不会有所抱怨的。”[4]虽然帛画在现代的丧葬仪式中已经很少出现,但是从帛画的出现至今,却一直影响着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创作。

“帛画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曾竖起古代中国画艺术的巅峰。这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大家的,我只不过为帛画在今天重新崛起出了一些微薄之力,振兴帛画,让帛画重展辉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从世界的角度看,帛画也是世界文明的财富,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帛画应该成为国际的绘画语种让大家一起来画,但必须让世界知道帛画是中国创造的,这是帛画申遗的目的之一。”—穆益林。作为中国当代帛画的领航者,穆艺林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把中国画的历史比作一条奔流的长河,3000多年的中国画从源头到中游,一半以上都属于帛画的历史;一半以下出现的一个支流便是以宣纸为材料的中国画。”穆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利用帛的透叠、折光性能创造出神奇的会产生图形和色彩变化的现代帛画艺术,举起了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国帛画的旗帜。这种在绢、纺、纱、绉、绫等真丝平面织物上作的画,不仅是中国画的起源,更是代表着中国民族之绘画的极高成就。在当代,这个在古代名声显赫的绘画技艺,虽然已被大多数人遗忘,但是它所传递给世人的民族精神、神奇的艺术魅力仍然在感染着我们,去追寻和倾听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的脚步声。

参考文献

[1]《山海经·海内经》[M]:“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

[2]刘晓路《马王堆帛画再认识:论其楚艺术性格并释存疑》[J].《文艺研究》1992年03期.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第1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4]〔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第125页.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