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军事文学和军事文学的时代特性
2019-10-21刘子贤
刘子贤
摘 要:军事文学在其发展中逐渐把路越走越窄,而军旅作品文学性、政治性的比重又是一个难以权衡的问题。军事文学的影视化又是当今军事文学的一大特点,军事文学在影视改编后,原本就会流失一些原著作品中的味道,原著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被删减甚至被改变。这就成为军事文学作品的一个恶劣处境,走入大众眼球的抗日神剧、谍战神剧越来越多,军事文学的大众印象陷入越来越差的困境。
关键词:军事文学;军事文学的时代特性;军旅影视作品
我认为军事文学是关于军队和战争的文学,我理解的军事文学,从主题目的上来说,永恒主题一定是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无论时代怎么变,这不可能改变。当然,军事文学的根本主题不会随时代而变,但其目的是会随时代需要而有所变化。在抗战时期,战争变成文学的主题,我国抗战文学是国民抗日救国的精神支撑,也是一条鞭笞愚昧国人的鞭子。在我们这个时代,军事文学分成了三路———历史战争、当代战争、军营生活,而我国当今军事文学的主题仍以历史战争居多,这时候,军事文学的写作目的不免改变,它意在敲响历史警钟,使离战争越来越远的国人铭记历史。而其他两路,立足现代军事,我认为比起历史战争,这两路更具可发掘性。
我认为在当今时代军事文学并不是作为文坛主流存在。在和平时代,这个类型的文学并没有太多经典佳作。影视开始发展后,在各时期,军事文学携带了一个特性,即把小说改编成影视。这个特性在物质丰富、言论较为开放的现代显得更加特殊。在文坛上军事文学虽然没有成为主流,但在影视上大量的影视作品偏好于军事题材,我们这个时代有各种各样的题材任拍,但是仍有不少影视作品把摄像机对准军事,这也足以见军事文学的魅力。
“时代特性”是指在某个时代所特有的性质,由于其涵盖内容太过庞大,所以以下观点都是围绕着军事文学的当今时代特性展开。
上述中,我提到军事文学的影视化,这虽然不是当今时代的特性,但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影视化增强。
下面我将以兰晓龙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例,来谈一下军事文学的当代特性与原著的影视改编。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仍然是以历史战争为背景,讲述中国远征军的故事。《我的团长我的团》与之前的军事文学作品有所不同,以往作品如《亮剑》、《历史的天空》,这样的作品所塑造的人物,是我国军事文学中一贯偏爱的高大英雄人物形象,尽管作者有心给人物添加了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把人物塑造为高大的英雄人物。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兰晓龙写出一批性格迥异的小人物,以微不足道的炮灰为主人公,描写一个不被主流精英所接纳的边缘群体,这群炮灰也怀揣着爱国的热情,但他们恐惧战争、厌恶战争,甚至成为一群躲在收容站里的行尸走肉。小人物写作在军事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把边缘群体作为主人公却是少见的。
军事文学中总会写到死亡,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他们的死亡都是壮怀激烈到极致。而《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小人物的死亡没有壮烈,甚至平淡,兰晓龙无意把死亡渲染的那么夸张,这是独特的,中国人看惯了英雄的高尚牺牲,可总会忘记众多渺小的死亡。战争胜利固然不能与英雄脱了干系,但也有无数不知名的生命用并不轰轰烈烈的死亡换来胜利。
诚然,军事文学无法与国家政治、军队宣传脱关系,也不可否认,军事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军队的宣传工具,那么作为工具,军事文学的艺术性可能就会减弱,这一点在文革时期的军事文学作品被放大,那么在当今时代,已经开放的中国里,面对政治军事的敏感话题、敏感时期,军事文学仍然无法有所突破。我认为军事文学是不主流的文学类型,虽然网络上也泛滥很多有关军事的网络小说,但真正能被称为军事文学的少之又少。那么影视改编就成了军事文学走向大众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样一来广电总局的剧审就成为一个关键关卡。
《我的团长我的团》电视剧基本还原原著,但是电视剧却把原著中最需要表達的东西剪掉,由50集剪至43集,其剪掉的原因是涉及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由此来看,被改编成影视的军事文学作品,多少都成为宣传的工具,政治性远大于艺术性。《亮剑》也是一个相同的例子,《亮剑》的电视剧只是原著的前半部分,但是看过《亮剑》原著的人都会明白,《亮剑》的重点其实是在后半部分,而后半部分涉及敏感内容,《亮剑》也只能拍摄前半部分。
《我的团长我的团》与《亮剑》只是我发现的两个典型例子,诸如此类,相信不在少数。军事文学被影视改编插一脚后,原本就会流失一些原著作品中的味道,那么一经广电总局审批过后,原著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被删减甚至被改变也是必定的。这就成为军事文学作品的一个恶劣处境,走入大众眼球的抗日神剧、谍战神剧越来越多,多数观众不会追本溯源去看原著作品,于是军事文学带给大众的印象就会越来越差。于是军事文学不免在大众心里留下一个固定模式:强行拉低日军智商,手撕鬼子、手雷炸飞机成常态;部分谍战剧也被戏谑为“我党男人高富帅,我党女人有人爱”。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军事文学把路越走越窄。
如何表现、再现中国苦难的历史,对于当代中国文学尤其是军事文学的长篇小说创作来说,或许是受众对它的期待太高,人们在焦虑观望中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答案。军事文学的路想要走的越来越宽,首先得审视自身的问题,撇开假大空的东西,文学可以服务于政治,但绝不能被政治奴役。军事文学在讴歌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同时,也不能离开文学应当立足现实的初衷。即便是历史战争的重现,也不要一昧地自欺欺人。相信如此,军事文学可以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