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人有三个家

2019-10-21孙道荣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老父亲外地老家

孙道荣

老唐这几天有点儿抓瞎,在上海工作的儿子打来电话,说自己最近要出差,妻子又在外地培训,孩子没人带,让他和妈妈赶过去帮帮忙。这头刚放下电话,那头老家的远房侄子又打来电话,告知八十多歲的老父亲最近身体不大好,感冒久治不愈,催他赶紧回去带老人到城里的大医院看看。

他和妻子一商量,只好分头行动,他回老家照顾老父亲,妻子赶去上海帮助儿子。妻子已经提前退休了,他也退居二线了,单位里倒没什么事情,请几天假就可以了,只是自己家里,还养了一条狗,阳台上种了不少花花草草,夫妻两人这一走,狗和花草,都只好委托给朋友帮忙照顾了。

老唐发觉,自从人到中年之后,对于家的概念,他反而越来越迷糊了。

小时候,父母的家,就是自己的家——唯一的家。他在乡下长大,直到18岁那年,当了兵,离开了家。那几年,探亲就是回乡下的家,探望父母。若干年之后,他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父母的家,遂成了老家。

很长一段时间,父母的家,也就是乡下的老家,与他自己的家,也就是他在城里安的家,让他有点儿混淆。他对单位领导说,我要请几天假回家一趟。这个家,是父母的家。假期完了,他对父母说,我要回家了。这个家,是城里的那个家。他觉察出父母眼中的一丝失落。在父母面前说自己回家却是另外一个地方,这也让他感觉很别扭。因此,后来他就改口了。他对父母说,我要回去了,而不说我要回家了。以前,打电话让父母到城里来,他会说,你们来我家住几天吧,换成了你们来我这儿住几天吧。他觉得,父母在,那就是自己的家,永远的家。

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三口之家越来越忙碌,担子也越来越重,他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个小家庭之中。为了孩子上学,他几次租房子,换房子,搬家,每次搬家,孩子都欢喜得不得了,“又搬新家了。”在孩子眼中,只要在父母身边,搬到哪儿,都是温暖、安全的家,他为什么不快乐呢?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房子变大了,以前只有一个房间,一家三口挤在一起,后来条件好了,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间,他还特地准备了一间客房,那是留给乡下的父母的,虽然年纪大了之后,他们进城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是,每年过年,如果父母不肯来城里的话,他就一定带着老婆孩子,回乡下的家,和父母一起。

孩子大了,去外地上大学了,他的家,忽然也空了下来,像乡下父母的家一样。孩子毕业了,工作了,谈恋爱了,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自从儿子定居上海之后,妻子就经常在他耳旁念叨,要不要退休之后,到上海去,和儿子住在一起。他一直很犹豫,在他看来,那是儿子的家。妻子不同意他的观点,儿子在哪,哪就是我们的家。他想想,也是,难道说,自己的家,不是父母的家吗?那么,儿子的家,又何尝不是自己的家?

于是,他有了三个家。年迈的父母,守着乡下的老家,那是他们的根;他和妻子也在守着这个家,对儿子和孙子来说,他的这个家,就是他们的根据地、他们的老家。而儿子远在上海,支撑着另一个家。

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时,有三个地方,他是必定注意的:遥远的乡下老家、上海,还有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老家或上海,有什么天气变化,他都会立即拿起电话,给老父亲或者儿子打过去,问候一声,提醒一句。

父母在哪,家就在哪;孩子在哪,家就在哪。他觉得,这两句话,都对,家在哪,心就在哪,爱就在哪。

蓝天荐自《山西日报》

猜你喜欢

老父亲外地老家
老谈在哪儿
我的老家
退路
北京郊区外埠车猛增本地人高价买外地牌
在老家过年
借伞
老父亲
聪明
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