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探究性教学策略研究

2019-10-21陆心怡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高中地理策略

陆心怡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地理教学是21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是当今社会对地理学者提出的重要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是促使学生将知识结构主动内化为认知结构,形成地理知识、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就地理探究性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高中地理;策略

引言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重新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范式,并以基本点为基础,使地理探究性教学更接地气,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和活力,从而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1正确处理初高中地理特征知识的衔接

皮亚杰在认知结构论中指出:个体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其顺序,即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认知逐渐成熟。借鉴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初高中地理特征的学习是由具体发展到抽象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衔接知识,完成认知的转化。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可以结合地理教学的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让学生适当地接触高中地理知识,用以培养初中学生地理综合能力,适应高中的地理特征学习。对于高中教师来说应经常与初中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充分掌握学生地理特征知识掌握的状况。初高中地理特征知识连接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探究式教学需要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思维的发展相结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多动手,于是一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是探究的过程”。其实,学生课上的动手操作,是不一定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全程投入到课堂的探究过程中的。在一些地理现象和知识背后,隐含了某个道理,需要地理教师引导学生透过对表面现象的探究,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思维的发展就需要动手操作的配合。如果不进行动手操作,思维式智力活动进展缓慢。因此,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深层思维的开拓,需要将动手操作与思维的发展结合起来。尤其是需要有效使用地理图册。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需要将地理知识和地图的图像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生学会读图、学会画图、学会忆图。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挖掘丰富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世界气候类型》一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册,先让学生阅读地图册的景观图,初步感知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不同。然后,带领学生阅读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主要是找出自然景观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感知不同气候的真实情景。注意,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看图,而是将画图的动手过程与学生的思维培养相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能力。

3以明确的方向为基本点,开展探究讨论

俗话说:“造船需知大海美。”在课堂探究这条航船上,教师和学生是同一艘船上的人,要想师生基于明确的方向开展探究和讨论活动,就需要有正确的、明晰的方向为牵引,只有教师给予学生明晰的方向和指令,学生才能沿着方向开展富有成果的、富有激情的、富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活动。否则,若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生的讨论容易碎片化、失去边界,也无法达成课堂既定教学目标。例如,在人教版《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中,大多老师都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形式。其中某老师在教学“大牧场放牧业”中的内容“我国内蒙古畜牧业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时,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内蒙古畜牧业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有哪些?有哪些地方需要学习和改善?然而,教师并未对我国内蒙古的畜牧业情境给予相关说明和呈现,而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学生普遍对我国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情境知之甚少,因此,学生无法明晰具体的探究方向,最后的探究活动只能草草收场,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相反,另一位教师的探究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先以PPT形式呈现出内蒙古地图,随之再呈现其草原牧区的生态景观图及其发展半径。继而引出探究性问题: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相比,我国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有何有利区位条件和不利区位条件?接着再进行引申追问:我国内蒙古地区是否可以尝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发展模式?阿根延蓄牧业发展模式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这位老师的探究性问题设计得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方向明确,指令清晰,学生在探究时能激发探究思维,并从具体情境入手,提出不同意见、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给了学生明确的任务,学生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行探究,既活化了教材,又激活了思维,并能借鉴教师所给的图片、文字信息等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结果富有成效。

4将自由探究的空间主体还给学生

一堂成功的地理課,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并取得更多的收获,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情境和可操作的探究过程。从一个探究活动引申到另一个探究方向,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地理知识的探究空间。如在讲授《大洲大洋》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地球仪,课上,地球仪在学生之间传递,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看到的是海洋部分占的比重大,还是陆地部分占的比重大。经过统计,学生发现海洋占比达2/3,陆地占比才1/3。教师接着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什么地球海陆分布这样不均呢?”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对海洋和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海、陆在地球上面积比为7∶3。通过这一探究过程的设计,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拥有对科学知识进行积极探索的态度。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始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思维的促进者,逐步让学生自己承担学习任务,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探究。

结语

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使用,解决了学生在学习地理特征知识时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同时还在教学方法中重视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特征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分析的能力、地理综合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  温江仁.高中地理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2017,(12).

[2]  赵静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文理导航,2018,(2).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高中地理策略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