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研究中外语教学实施的困境

2019-10-21魏兴才李雨虹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9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研究方法外语教学

魏兴才 李雨虹

摘  要:行动研究自引入我国教育界以来备受外语教师的青睐,然而在实施中行动研究却陷入了困境,主要问题表现在外语教师对行动研究概念的模糊认识、对研究方法的偏颇使用以及在研究内容上的简单重复。鉴于这些问题,外语教师应该开展合作型行动研究,采取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使行动研究在研究质量上得到提升,真正实现其改进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行动研究;外语教学;合作型行动研究;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20世纪末传入我国,因其“亲民”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而受到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青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业界普遍认为,行动研究在理论上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决了科研高不可攀的难题,更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前景。然而,纵观有关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在其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在概念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模糊甚至偏颇的认识,导致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和研究方面举步维艰,踟蹰不前。

1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主要问题

1.1對行动研究概念的模糊认识

关于什么是行动研究,业界给出了多种定义。引用较多的定义有如下几条[1]。1)行动研究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研究,目的是改进行动的质量。(Elliott,1991)2)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探究形式,由社会活动或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施行,目的是提高他们所从事的社会事业或教育事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升他们对实践工作理解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高他们工作环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Kemmis&McTaggart,1982)3)行动研究是由参与者参与实施的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自我反思形式的探究,目的是改进实践。(McKernan,1991)早期的行动研究定义更多地关注行动研究的目的,而没有明确给出其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这导致了在教育研究领域,尤其是外语教学领域,对行动研究的认识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从上述行动研究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行动研究的核心词汇:参与、探究、反思、改进实践,其中“参与”是行动研究有别于其他研究的本质特征,是行动研究的基础和内在动力。然而在行动研究的实践中,教师们倾向于狭隘地理解“参与”,导致行动研究的质量不高。行动研究中的“参与”,不仅仅指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孤军奋战的研究,现在的理论界更倾向于“合作型的参与”,即教师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行动研究中“参与”意即教师参与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sasre?searchers),这是行动研究最吸引教师之处[2]。教师们认为自己不用再与校外研究者合作,自己就可以做研究了——“我的课堂我做主”。这一点从学术期刊的行动研究论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王蔷教授主编的《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列举的行动研究报告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们几乎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问题,然后自己制定行动方案,再进行行动,最后反思。在这种所谓的行动研究中,教师既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又是研究的评估者。由此可见,这种行动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质量不高,片面性较大,主观性较强,难以推广,当然也难以发表。这种狭隘的“参与观”导致了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科研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发展滞后。

1.2行动研究内容上的简单重复

正是由于很多教师或科研人员对行动研究概念的狭隘理解,对研究方法的偏颇使用,导致了研究内容上的简单重复。纵观各种行动研究的科研成果,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在研究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7][8]。自从行动研究的概念传入我国以来,关于行动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层出不穷,然而,透过繁华的表层,研究者发现,我国学术期刊上外语行动研究的论文主要围绕理论和概念的宣传、研究模式介绍和探讨、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论述,这种文章充斥在学术期刊上,内容简单重复,水平不高,大有泛滥之势。而最能体现行动研究的实践意义的实证性文章却寥寥无几,如以“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为题的学术成果凤毛麟角。很多自称实证研究的学术论文也在研究的设计、样本的筛选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存在信度和效度的问题,缺乏实用价值,难以推广。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改进并发展实践。而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行动研究方面的“重理论、轻实践”有悖于行动研究的本质,因而在实践层面乏善可陈,导致行动研究举步维艰,在某些时期甚至停滞不前。

2对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启示

鉴于上述行动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外语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行动研究,使这一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方式得以发扬光大。首先,外语教师对行动研究概念的理解要灵活开放,不能僵化教条。广大教师尤其要具有合作的精神,与同事、其他学校的教师、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开展合作型研究,这样既可以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也可以避免因研究者个人参与度高而带来的主观性强的缺点。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在互联网的紧密连接中,协同是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其次,外语教师在研究方法上要保证行动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行动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研究设计上要周密严谨,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在行动研究的每个步骤,研究者都要有理论的支持,而非主观臆断。在数据的收集上要提供详尽的研究细节,包括研究背景的详细说明、数据呈现和收集的详细记录等。在数据的分析上要运用最新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及手段,使结果可信、可靠。相信在教育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手机移动端支持随时随地学习的形势下,行动研究的每个步骤都能有大数据的支撑,保证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第三,希望核心期刊能够多给行动研究成果发表的机会。由于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行动研究的论文不符合学术规范,不够科学、不够严谨,不具推广价值,很少给这种文章发表机会。在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希望学术期刊能够多多鼓励并支持行动研究,多给这种文章的发表机会,扩大行动研究的影响力。虽然我国行动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外语行动研究的发展更是滞后,但毋庸置疑,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课程改革中,行动研究是推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对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育理论的生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蔷,张虹.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  McNiffJ.ActionResearch:PrinciplesandPractice[M].Lon?don:McmillanEducation,1988.

[3]  MoralesM.Participatoryactionresearch(PA)cumactionre?search(AC)in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Aliteraturereview[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inEducationandScience.2016,2(1):156-165.

[4]  卢立涛,井祥贵.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J].教育学报,2012(1):49-53.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研究方法外语教学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