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9-10-21董军锋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自制教具创新

董军锋

摘 要:认识到了用“手按矿泉水瓶”演示活动来体现“水的浮力”存在不足,利用身边的实验素材来自制实验装置,笔者从实验素材、制作过程、操作步骤、改进优点、问题分析及改进新设想等六个方面对自制实验装置进行总结。通过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扩大了实验现象的可视度和持续性,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在制作实验教具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到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实验活动的过程,培养了实验创新意识,激发了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创新;实验素材;自制教具

课堂实验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但是课堂演示实验存在实验现象可视度低、实验开展成功率低等问题,老师就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口头实验、粉笔实验或视频实验,导致学生对实验活动体验的缺失。受演示实验本身条件的限制,参与学生人数有限,导致用个别学生的实验感受来代替全班学生的感受,这限制了学生体验实验活动的机会。所以,以“水产生浮力”自制实验教具为例,笔者从问题分析、寻找素材、制作过程、操作步骤、改进优点、问题分析及改进新设想等六个方面入手,对研究过程做了总结。

【案例】 制作“水的浮力”实验装置

素材来源:在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3节《水的浮力》中,有一个实验活动“手按矿泉水瓶”,其活动内容为: ①.将一个空塑料瓶的瓶盖拧紧,然后把它压入水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②.将手松开后,观察瓶子运动的情况。

分析讨论问题:笔者针对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后,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不足:①.实验器材携带麻烦,需要准备能横着放入空矿泉水瓶的容器,而且要盛足够多的水,保证能观察到“在手放松后矿泉水瓶会上升”的实验现象;②.虽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亲自完成“手按矿泉水瓶”活动后,要求学生诉说“感受”,而感受只能由参与者去体会,其他学生不能切身感受这种活动结果(或现象),这样的实验处理方式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程度,进而降低课堂实验活动的效率;③.手松开后,矿泉水瓶几乎是跟着手一起上来的,其他较远的学生看不到明显的现象,所以“矿泉水瓶是受到水的浮力而向上运动的”的实验结论有些勉强;④.利用图示实验装置,不但获得的实验现象有缺陷,而且装置的利用率也不高。

针对上述讨论总结出的问题,笔者主要做了以下改进工作:

一、“水产生浮力”实验装置的研究过程及应用

1.实验素材:透明塑料杯,细铁丝,乒乓球,橡皮筋,小指针,纸条,胶带纸,热熔胶,刻度尺。

2.制作过程:①.在塑料杯外壁贴上纸条;②.在乒乓球的中心位置,用烧红的铁丝钻一个小孔,然后用热熔胶将乒乓球与橡皮筋连接起来,并且在橡皮筋上固定一枚小指针;③.在透明塑料杯底部中间位置,用烧红的铁丝钻一个小孔,将橡皮筋穿过塑料杯底部的小孔后,适当调整指针位置后,再用热熔胶将底部小孔封住,装置制作完成。

3.操作步骤:①.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橡皮筋刚刚被拉直时(或者观察到乒乓球浮在水面中间)就停止加水,观察此时橡皮筋所处的位置;②.将容器倾斜放置在一斜面上(注意:不能让乒乓球碰到容器壁),观察此时橡皮筋所处的位置;③.移走斜面后观察此时指针所指的高度,并在白纸上标出相应位置;④.向烧杯中继续缓慢加水,直到乒乓球全部浸没在水中,观察此时指针所指的高度,并在白纸上标出相应位置。

4. 研究结果与应用:在課堂上,利用学生自制的装置开展分组实验后,笔者对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了总结,如:a.乒乓球浮起后,橡皮筋没有处于竖直位置或乒乓球贴在塑料杯内壁上;b.乒乓球在未浸没前,水面已经升到塑料杯杯口;c. 在纸条上标出指针所处的高度时不够精确;d. 乒乓球在水面上不断振动,影响标出指针的位置,应沿着塑料杯内壁倒入,避免水冲击到乒乓球。

二、阐述“水产生浮力”的实验装置原理

在制作“水产生浮力”的实验装置时,为了解决“浮力不可见”而变成“可见”,以及增强实验效果,在设计制作原理上,从以下几点阐述:

1.转换法:具体事例,比如“乒乓球向上浮起”,依据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观察到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通过橡皮筋拉直之后所处的位置,显示出“浮力的方向”;通过“橡皮筋被拉长的程度”来显示“浮力的大小”。

2.对比法:比较两次活动中观察到的橡皮筋所处的位置,得到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比较两次活动中观察到的橡皮伸长的长度,以及乒乓球进入水中的体积,认识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总结“水产生浮力”的实验装置的优点及创新点

改进优点:①.实验素材为常见日常生活用品中获得,适合开展家庭小实验,将课堂实验拓展到课外,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②.择优选用学生在家制作的活动装置后,用作课堂实验教具,而且能开展分组实验活动,既提高课堂实验活动的效率,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验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感受到实验创新的获得感;③.实验现象明显,而且现象能维持较长时间,如:a.通过“乒乓球向上运动起来”能说明乒乓球受到了水的浮力;b.通过“橡皮筋处于竖直位置”能显示出浮力的方向;④.实验装置携带方便,可重复利用,而且自制实验装置能拓展其他用途,比如:通过“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变化”来显示出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大小也在变化,进而引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创新点(改进新设想):①.在连接乒乓球和塑料杯底时,橡皮筋要垂直插入孔中后再用热熔胶固定;②.能在上面打上刻度的透明塑料片来代替纸条,贴在内侧,可以与水直接接触,更能精确判断指针所指的高度;③.用泡沫塑料代替乒乓球,增大浮力,从而增大实验现象;④. 为了减少指针本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利用锡箔纸做指针,减轻指针重力给实验现象带来影响,同时将指针与泡沫塑料固定,要求指针能与塑料片保持垂直;⑤.橡皮筋改成弹性好的弹簧,增大浮力产生的效果;⑥. 泡沫塑料用电热丝切割成长方体,以及引入刻度,这样的实验装置可将定性实验改成定量实验。

综上所述,认识到了用“手按矿泉水瓶”活动来体现“水产生浮力”存在不足,笔者从寻找实验素材、阐述制作过程、演示操作步骤、分析新问题、总结改进优点以及改进新设想等方面,制作“水产生浮力”的实验装置,然后将自制实验装置运用于课堂教学,成功地将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增强实验现象的可视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实践的能力。通过参与制作实验装置的过程,笔者通过手机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并制成活动纪念相册或视频,记录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乐趣,让学生对研究过程有了切身体验,也获得了实验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的意识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意识到解决问题需要回归到理性思考中。

猜你喜欢

自制教具创新
自制教具盘活小学体育教学
巧用自制教具激活英语课堂
论自制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