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组装质量评价
2019-10-21谢仝浩孙川郭锐
谢仝浩 孙川 郭锐
摘 要 齿轮箱作为转向架牵引动力传递过程中的重要零部件,组装技术严格,组装质量要求较高。本文基于目前齿轮箱组装的一般过程,利用跑合试验对齿轮箱组装质量的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评价,为齿轮箱组装质量提升及车辆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齿轮箱;组装质量;跑合试验;质量评价
引言
随着轨道行业的快速发展,车辆运行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动力传输路径上最为重要的齿轮箱组装质量是列车动力传输以及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目前齿轮箱组转的一般过程进行浅析,利用齿轮箱跑合试验对组装质量进行评价,得出齿轮箱组装质量的提升重要评价指标,为齿轮箱组装质量提升做参考。
1 齿轮箱结构
齿轮箱作为列车动力传输的重要一环,一端悬挂在转向架车轴上,一端吊挂在转向架构架组成上,利用联轴节与电机小轴相连。驱动齿轮箱由输入轴组件,输出轴组件,吊杆悬挂装置,齿轮箱箱体,接地装置以及润滑、密封结构等组成,如图1所示[1]。
2 齿轮箱组装
齿轮箱组装主要由输出轴大齿轮压装,输出轴轴承内圈组装,输出轴承衬套与轴承外圈的组装以及齿轮箱箱体合箱组成。
2.1 大齿轮压装
齿轮箱输出轴大齿轮与车轴过盈配合,利用电加热方法组装。使用电加热器对大齿轮进行加热,大齿轮整体加热温度不宜超过170℃,大齿轮由于热胀冷缩组装孔变大,然后将车轴配合面放置于大齿轮组装孔内,待大齿轮冷却后配合组装完成。
2.2 输出轴轴承内圈组装
输出轴轴承内圈加热温度到110℃~120℃范围内后,内圈发生膨胀后套入车轴配合面,待温度冷却后密贴,允许使用冷调配合。
2.3 输出轴承衬套与轴承外圈的组装
轴承衬套热膨胀后,将轴承外圈放置于衬套中间,使用工装配合将两者密贴后冷却。水平放置车轴,将垫片套至电机侧输出轴承衬套上,将配套的O型圈套装至车轮侧输出轴承衬套凹槽内后,利用衬套定位工装将衬套组装至轴承内圈[2]。
2.4 合箱
将组装好大齿轮以及轴承等零部件的车轴放置于下箱体指定位置,然后将上箱体与调运至指定位置与下箱体进行配合,连接处需要进行密封处理。
3 跑合试验
齿轮箱跑合试验主要为了验证齿轮箱组装的各零部件是否可以自由转动,是否存在任何渗油、漏油现象,以及轴承温升和齿轮箱啮合异音等异常现象。试验内容主要包括声音检查,温度检查,密封检查以及磁性油堵吸附物检查。
3.1 試验前准备
将齿轮箱按照试验要求组装到跑合试验台上,用手匀速转动小齿轮确认不存在异常碰击、强烈摩擦以及无法转动的情况,向齿轮箱中加入3.6~4L左右的润滑油,要求注油油位应处于油表盘中油位处。
3.2 试验步骤
准备工作完成后,按照制定的转速及时间进行正反转持续运作,转速及试验要求如表1所示。
3.3 试验检查
(1)声音检查。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出现异常声音,包括齿轮箱啮合声音,轴承旋转的声音以及其他异响声音。
(2)温度检查。在跑合过程中,针对不同转速均使用红外测温枪测定齿轮箱各轴承点以及箱体油池附近温度,要求各轴承座温度不能出现异常,润滑油最高温度不得高于100℃。
(3) 密封检查。试验结束后,对齿轮箱各密封位置进行目视确认,是否存在渗油、漏油的现象发生。
(4)磁性油堵吸附物检查。试验完成后,拧开齿轮箱下部磁性油堵,放出润滑油,观察磁性油堵吸附的颗粒,若存在大块颗粒需进行进一步分析。
4 结束语
齿轮箱作为重要的动力传输组件,组装质量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稳定及安全。本文针对目前齿轮箱组装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利用跑合试验对组装质量进行评价,根据不同转速及时间的比对关系,提出从声音检查,温度检查,密封检查以及磁性油堵吸附物检查等方面进行确认的评价标准,为齿轮箱组装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孙涛,高小平,刘建昆.时速350km中国标砖动车组驱动齿轮箱的研制[J]. 新技术新工艺,2017,(7):27-29.
[2] 万国兵.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增扩编改造项目中的车轴齿轮箱组装工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0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