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10-21王乔玉

探索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补贴农产品农民

王乔玉

目前,我国农业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些完善的地方,实力薄弱的农村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才是农业经济发展必由之路。要打破既有的“小而分散”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节约农业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效益最大化。 所以只有以高度发展的农业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安定和增加社会效益。促进我国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单位众多,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各自在封闭的系统内活动,互相之间缺乏优势互补,科研经费少,运行效率较低,科研条件和设施简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造成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水平较低。

2.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

所有的产品都要依靠市场才能创造效益,农业经济只有依靠科学的市场机制,灵活的经营方法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市场需求带动经营项目的合理转化,要摈弃旧的思想,农业经营不再是农民随心所欲的产物。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几乎是空白,导致农村市场信息严重闭塞,在经营中因为不能快速获得市场信息,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而错失大量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紧跟市场市场发展,只有对市场规律研究透彻,才能避免更多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出现。

3.农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

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选择投资项目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更缺乏投资兴趣。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外资更是很少涉足,因此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4.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致使我国农业的投入随意性太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科学化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加强对农业经济的关注和支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把新技术、新的个新思路投入到农业经济中,使我国农业经济向新型高效的方向发展。增强农业对多变气候的抵抗能力。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投入,从整体上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含量,尤其要带动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从基本的生产工具,到水利灌溉,再到信息化宣传一整套流程都需要高新技术支持。进一步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农业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研中心,政府可以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逐渐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环境,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力度。从根本上来说,要针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农作物品种的培育、低碳农业的发展和防污治污技术的研发,提高农作物的卫生与安全水平。把农业科研投入作为资金支持的首要任务,提高科技投入中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鼓励农科教院校和企业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从方方面面实现科学技术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作物大规模经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

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要深入加大对科教兴农的财政投入,对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要加大财政支出,围绕提高农产品产量开展科技攻关,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给农民传授实用技术,积极投入到农村。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把科研力量集中运用到园艺产品、深加工产品上,使农业经济向着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围绕降低生产成本开展技术研发。大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和节劳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加大农技所技术投入加大对基层农技所技术设备的投入,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农技推广人员,去基层重点指导农户、农业企业的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总体人民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并没有多大改變,这跟他们的生活条件低、教育水平落后有关。加大培育适合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强农业内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能够从长远角度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和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增加对农民工的专业培训,可以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大力发展其他产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不断提高农业自身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农业部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发布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3.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系统

农业信息系统的健全,让生产单位对农业技术信息的了解与获取更容易,也让科研单位能更方便、及时地掌握生产实践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有助于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切实实现科学研究面向生产[3]。农业信息系统是由由信息层、处理层和应用层所构成,信息层主要包含了各种农业影响因素的统计信息,如植物信息、气象信息、播种量检测等,处理层主要包括了数据库、模型库等,农业信息系统的具体构成。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硬环境。同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整治各类环境污染,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

4.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促进产品产业升级

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益。逐步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全面落实国家对粮食、油料、肉类、奶类等农产品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优势农产品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巩固、完善和强化水稻、生猪等现有农产品补贴政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补贴品种和补贴标准,制定补贴办法。各级政府切实增加农业投资比例和总量,加大对优质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民收入性补贴政策,加大技术应用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力度。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贮政策,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保护生产者正当权益。

猜你喜欢

补贴农产品农民
耕牛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民
图表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农产品争奇斗艳
3 000万元支持海口灾后种植业 补种橡胶1亩补贴600元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
解读六大误区:限制中仍有机会